close
北京奧運會上,劉翔參加的百十公尺跨欄金牌衛冕之戰,是十三億中國人最引頸企盼的競賽項目之一,劉翔人是到場了,卻一步也未跨出,因傷退出。中國的體育國寶劉翔棄賽,成了這次京奧最受議論的話題,人們看法兩極,有人認為他應該在跑道上力拚,就算可能因腿傷以後永遠說再見了,也該跑完,但也有許多人認同劉翔,覺得這次他的退賽,是成為更完美職業運動員的成熟決定。
東方人向來很難在田徑短跑競賽中,與西方的歐美好手爭第一,在劉翔崛起之前,亞洲選手從未在需要速度與技術結合的男子110公尺跨欄中稱霸世界。直到上屆二○○四年雅典奧運會,這個神話終於被劉翔打破,他不但奪得金牌,且在二○○六年瑞士洛桑舉行的世界田徑超級大獎賽中,以12秒88的成績打破了沉睡十三年之久的世界紀錄。
二○○四年雅典奧運會上,劉翔追平世界紀錄時,他才二十一歲。當他摘金後,披著國旗在雅典奧運賽場上肆意奔跑的鏡頭,成為無數華人體育迷刻骨銘心的記憶。四年之後的夏天,在北京,二十五歲的劉翔成了奧運村裡最炙手可熱的明星,中國代表團裡,奧運冠軍、世界冠軍雲集,對於劉翔卻大有眾星拱月之勢,那張出現在無數公益活動和商業廣告中的清秀俊朗的面孔,早就和勇闖NBA的姚明和、易建聯另外兩個小夥子,成為引領中國體育流行的超級元素。
儘管這一年來的劉翔深受傷病折磨,儘管他的對手羅伯斯看起來似乎志在必得,儘管沒有人能準確計算在北京自家門口出賽的劉翔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但所有的人似乎都選擇相信,這個已經創造過奇蹟的「追風少年」會再次得金。
可是,八月十八日中午十一點五十五分,劉翔作出了一個職業運動員應該作出的最正確、但或許也是他這一生當中最艱難的決定,在完成起跑前的熱身活動之後,劉翔一步也沒有跑,一個欄也沒有跨,在劉翔轉身走向運動員進出通道的那一刻,鳥巢現場八萬名觀眾、電視機前數以億計的中國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追求更高、更快、更強?
沒有人能比鏡頭中的主角劉翔,能更體會那一刻的感受,然而在網路上各種各樣的言論裡,有一種聲音很具有代表性:「就是劉翔那怕跨一個欄也好,哪怕預賽出不了線也好,哪怕走完這110公尺也好,你都是英雄,但是我們不能接受的是你選擇提前放棄。」這些人要的那個「劉翔」,是那個人們很熟悉的「輕傷不下火線、自強不息、頑強拚搏、克服再大困難也要奪金,為國爭光的中國健兒」。
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當然是奧運會永恆的宗旨,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奧運會從誕生起一直到二十世紀的八○年代,一直遵守與賽者必須是業餘選手的規則,後來為了保證競爭水準和觀賞價值,奧運比賽開始向世界上最優秀的運動員(包括職業選手)開放,但目前為止,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仍然是以業餘者居多。因此,對於任何一名職業運動員來說,奪取奧運會金牌儼然成為生平要事。
然而,以京奧的網球競賽來說,就有莎拉波娃等多位知名選手,由於各種原因放棄參加北京奧運比賽。歷史上因傷放棄參加奧運比賽的世界名將,也不可勝數,對於他們來說,不參加奧運會不代表職業運動生涯的終結,因為職業是跨越一生的理想和追求,任何一名合格或成熟的職業運動員,都不會允許自己做出「用一生搏一賽」的蠢事。
退出,代表了一種職業運動家的精神,出於對於職業生涯更長遠的規範和考量,如何最大化自己的職業生命,明智地適時選擇退出,或許會留下遺憾,但絕對不應猶豫。二○○八年奧運中的劉翔,只不過作出了一個職業運動員從延續和保護職業生命的角度,應該也必須勇敢作出的決定,相信如果受傷的人換成羅伯斯,他也可能會作出同樣的決定。
可惜的是,中國的很多觀眾並不能正確理解這種職業運動精神,在他們既定印象中,奧運金牌的榮譽是對任何一名運動員的最大褒獎。造成這種誤判,是因為中國的體能競技,還沒有完成向職業化的轉變。
紀政的血淚例子
中國在體能競技「舉國體制」的推動下,已成為奧運會上的「金牌第一大戶」,人們對於看得見、摸得著的奧運金牌的金光閃閃,以及金牌所帶來的民族自尊感的提升,非常執著。然而,追求商業利潤對於職業的體競技來說,本是天經地義發展目標;中國體能競技行銷的日益繁榮,是值得鼓勵的好事。商業利潤和職業體能競技的合流,才有了今天英超聯賽與NBA的成功,舉例說,沒有NIKE鞋就沒有「飛人喬丹」的輝煌,因此,運動員從事商業活動,不但不是摧殘運動員,反而是應該鼓勵越多越好。
劉翔的受傷退賽事件,用行動告訴了中國運動員什麼叫「職業運動家精神」,也告訴了中國的億萬觀眾什麼叫「職業體能競技」。或許最能體會劉翔心境和痛苦的人,應該是當年曾經也是世界跑得最快的女人,「亞洲飛躍羚羊」紀政了。一九七○年,如日中天的紀政,連續締造女子短跑世界紀錄,那一年曼谷亞運,台灣人期待她能奪五金,而且無人懷疑此事的可能性,但大腿肌腱嚴重受傷,徹底結束了她的運動生命。
當年紀政忍痛還強行出賽,在黑白電視時代中播出時,紀政左大腿包裹著一大圈白繃帶,鏡頭對著彎道,紀政雖然領先衝過,面容卻突然扭曲,接著倒地痛苦掙扎不起。
如果換個時代,那一次亞運紀政該出賽嗎?她的傷勢,中央日報早在亞運前就報導過了,她「必須為國家榮譽這樣犧牲」。事隔幾十年後,在一次的專訪節目中,很多人才聽到紀政親口說出,曼谷倒地後,她曾面臨好長的一段「忠誠有詐」和「可能投匪」的調查生活之中。體育加政治,這是個荒謬的例證。
選手的身體自主權
劉翔因右腳跟腱得了「肌腱末端病」,他的退賽,也反映了中國體能競技選手理念的轉變,就是「比賽的生命比金牌更重要」。頑強拚搏,曾經讓一代又一代中國運動員笑傲賽場,但是一味提倡「輕傷不下火線」,也讓大量中國運動員小傷成大傷,不得不縮短運動壽命,甚至在風華正盛時告別體壇。
到下屆二○一二年倫敦奧運,劉翔已二十九歲,或許有人會認為他老了點,不是羅伯斯等後起之秀的對手,但劉翔打算向他的偶像兼對手、一直拚到三十五歲的阿蘭詹森看齊的。而即使劉翔難以再續輝煌,人們也應坦然面對。畢竟,身體是劉翔自己的,他有絕對的自主權。
本文刊載於2008年11月號「人本教育札記」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