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楊淑君出生於一九八五年十月,身高一六七公分,體重四十七公斤,目前就讀於國立台灣體育大學運動技術所。她的重要戰績包括:
土耳其世界大學運動會第二名(2005)、希臘世界大學跆拳道賽第一名(2006)、南韓跆拳道公開賽第一名(2006)、杜哈亞運會第二名(2006
)、英國世界區資格賽第一名(2007)、北京世錦賽第三名(2007)。
【主標】楊淑君:老爸是我最忠實的粉絲
【作者】何長發
很少人知道,台灣跆拳道界的「漂亮寶貝」楊淑君,九歲那年,哭了七天,才喚來父母答應讓她練跆拳。
成名甚早的楊淑君,青少年時期就拿下國際賽金牌,也曾代言過全中運,拍過平面及電視廣告。二○○四年年奧運奪金女將陳詩欣退休後,國人期待衛冕奧運金牌的壓力,很自然轉移到楊淑君的身上。二○○八年北京奧運,她首度站上奧運賽場,可惜在輸掉銅牌賽,當場跪地痛哭,直說:「對不起大家的期待。」但是,不怕輸更不服輸的她,立志四年後一定要再拚金牌。
奧運失敗,讓楊淑君更看清現實,經過自我檢討,她認為敗在把目標設定太高,太急了。比賽應該打一場是一場,一下子設定罷在拚金牌,反而壓力太大,自亂陣腳。在奧運失敗五十天過後,深刻體認到這點:「只要一步一腳印去努力,終有達到目標的一刻。」
【小標】削髮明志.哭倒奧會賽場
楊淑君是在二○○七年英國曼徹斯特北京奧運世界區資格賽中,拿下女子第一量級金牌,才成功取得代表台灣參加奧運的資格。這場比賽後,她理光三千煩惱絲,削髮明志。這並非與任何人打賭,而是楊淑君向自我的挑戰。
「當初想拿自己的頭髮來展現決心,是想以行動證明自己不再是過去那個軟弱的楊淑君。」她說。
也許有人覺得削髮不算什麼,但是對從小愛漂亮、喜歡留長髮,甚至小學時還曾一度髮長過腰的楊淑君而言,理個比光頭長一點點的「一分頭」,除了象徵決心之外,的確是個挑戰。常為她打理髮型的髮型師,在下手前問了不下五次:「你確定嗎?」她點點頭。
一九八五年十月底出生的楊淑君,具有天蠍座勇往直前的特質,是位經得起要求和考驗的專業運動員,對手越是輕視她,越能激發她擊敗對手的潛能。不過,北京奧運在拚銅牌戰輸給古巴選手之後,她當場跪地撫臉痛哭,且一路啜泣地走出賽場,經過媒體採訪的混合區,然後轉入休息室。一位女志工看了很不忍,用北京腔安慰楊淑君:「不哭,不哭!」
當時,楊淑君的男友朱木炎也在場邊,而且正等著上場進行金牌衛冕賽,他也打敗了,但是對於得到銅牌,他只說:「很遺憾。」
【小標】老爸支持.七年溫馨接送
楊淑君在京奧賽場上飲恨後,老爸楊進興表示:「奧運結束後,淑君才二十三歲,如果就此結束運動生涯太可惜,希望她不要輕言退休,只要國家需要她,她還是會再度披上國家隊戰袍的。」他很了解女兒好勝心強的個性,她不怕輸,不服輸,標準的越挫越勇。
早在九歲時,楊淑君就讀鶯歌中湖國小,看到學校裡的跆拳道社同學在練打拳,莫名地喜歡上了,主動向父母要求學習跆拳道,起初父母反對,她整整哭了一個禮拜,父母才勉強答應讓去練跆拳。短短三個月後,雖然左腳踝曾受傷,天分極佳的楊淑君就奪得台北縣國小組跆拳道比賽冠軍,使父母轉而支持她,開啟了長達十四年的漫長跆拳道之路。
「原本是很不捨得心肝寶貝吃苦的,尤其是她的感情很脆弱,動不動就哭,然而看到淑君找到興趣,且有不錯的成績,所以轉而全力支持。」楊淑君父親楊進興曾對媒體這樣說。
當時,中湖國小學校的跆拳道社聘請校外的跆拳道教練宋景宏指導,宋教練的跆拳道館開在樹林,放學後,楊淑君還報名到教練的道館學習,一個月學費二千元,每天從鶯歌到樹林練拳,去、回單程就得花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就這樣,從小四到高二期間,日復一日,都由老爸騎機車接送。
楊淑君的父母都是做苦工的,在家她排老四,大有三個姊姊,下有一個弟弟,全家只有她是運動好手。她一路走下來,還真虧有老爸鼎力支持,除日復一日的接送練拳外,後來楊爸爸更變成了淑君的超級老粉絲,比賽幾乎必到,甚至在外地比賽也是如此。
【小標】自信氣質.是裝不出來的
楊淑君的爸爸一開始都是偷偷跑去看她比賽,因為有老爸在場時,她反而會更緊張,之前曾不希望老爸到比賽現場加油。無奈之餘,老爸只好偷偷摸摸跑來看比賽,但還是被會她發現。既然無法阻止,來就來吧,老爸成了她的頭號跆拳大粉絲。
二○○○年,楊淑君十五歲,在亞洲青少年跆拳道賽中,拿下個人第一面國際大賽金牌。此後一度受到盛名壓力,患得患失,賽績陷入低潮。她曾七次入選國手,卻一直無法在國際大賽中突破瓶頸,讓她受挫很深。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抗壓力增強,才逐漸能夠面對比賽場上的勝負得失。
尤其邁入二○○五年後,在現任教練張榮三的指導下,楊淑君的技術更加全面,加上與男友朱木炎相互鼓勵,在二○○五年世大運終於踢下銀牌,證明自己仍具世界級選手的實力。楊淑君說,接受張榮三指導,成了她的轉捩點,除了心理、技術上的增進,教練會用鼓勵的方法,讓她應付任何的挑戰。
熟悉跆拳道運動的朋友都知道,從二○○五年夏天,楊淑君與首次出戰亞錦賽的中國女將吳靜鈺碰頭以來,兩人至今先後交手過七次,楊淑君只贏過兩次。她們兩人的名字一直糾結在一起,備受注目,對於這位揮之不去的死對手,問她到底輸在那裡?楊淑君回答:「輸在吳靜鈺的氣勢。」
吳靜鈺看起來殺氣騰騰,這點是美美的、秀秀氣氣的楊淑君所沒有的。「自己看來缺乏霸氣、架式、態勢全輸。」雖然每次賽前,她總是會內心裡一再告訴自己要兇狠,但她逐漸領悟到:兇狠並不是靠外面硬裝出來的,而是練就超越顛峰的實力之後,所自然展現出來的一種「自信氣質」。
【小標】持之以恆.做什麼像什麼
在漫長的比賽訓練中,楊淑君看到很多無私付出的老師、教練,因為工作家庭無法兼顧,導致離婚下場。對他們,她心存感恩,無論是啟蒙她的宋景宏,或後來的張榮三教練,他們辛苦一生,就為教出讓自己能夠驕傲的子弟。「一路帶我的教練宋景宏,就如同我的父母一般;而現任教練張榮三,教我正面的思考,讓我一生受益無窮。」
楊淑君的「運動偶像」是旅美棒球投手王建民,之所以欣賞他,主要是欽佩他面對事情的態度。「我最想從王建民身上學習的,就是他那泠靜、沈著的比賽態度。」
不過,楊淑君小時候的偶像是跆拳道的師兄黃志雄,兩人是同門師兄妹。對於師兄黃志雄,楊淑君認為:「我從他身上獲益最大的,是做什麼要像什麼,常看他練得很累,仍咬牙撐下去練。這種堅持的態度,使他接觸不同領域時,也很能夠很融入。」
楊淑君說,她的成長過程中,除了師友的影響外,更重要的是「自己想要」,以好勝心與企圖心,堅持到底拚下去。家人信奉道家影響,楊淑君每次大賽前,一定去廟裡祈求平安、順利,但是她深知,一旦上了賽場,便得全靠自己了。
【小標】只要努力.沒有不可能的事
目前正在林口國立台灣體育大學攻讀運動競技碩士的楊淑君,談到北京奧運回來後,依然過著念書與訓練的單純學生生活,除了築夢再拚倫敦奧運金牌外,未來一旦結束選手生涯,她想擔任老師,或再往體育學術方面發展。對於當今國內學校體育課的看法,她覺得應該落實體育教學,雖說現在已比較重視學校體育,卻還是有常借體育課挪作他用,對於學生確實是一種損失。
「學校體育的改革,我認為應讓學生多元學習,多元化的對運動深入認識,而不是只簡單的玩玩傳統的躲避球、跑步。」
長久以來,在台灣搞體育的沒飯吃,因此在談到台灣運動員生涯規畫的痛苦時,楊淑君感同身受。她認為,台灣對體育並不重視,雖然在推全民運動,卻只是表面作個樣,並未紮實的使大眾的生活與運動結合起來,讓運動文化深入大家的人生。「而太多有體育專長的人,最後也只能拼命爭取做個體育教員,度過平淡的餘生。」
雖然如此,十四年來無怨無悔的楊淑君,至今依然懷抱奧運跆拳金牌夢,為了自我實現,她天天告訴自己:「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去追求,絕沒有不可能的事!」
本文刊載於2009年元月「人本教育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