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北京奧運會「性別鑒定實驗中心」的報告,二○○八年北京奧會參賽的男、女運動員,比例已接近1比1。回想一百一十二年前,第一屆雅典奧運會創辦時,女子不但不能參加比賽,甚至不能觀看比賽,我們會發現,人類的文明還是進步了。

翻開百餘年奧運歷史,女性從不能參加、觀看奧運會比賽,到有限制的參加奧運專項,再到參賽人員和參賽項目與男性日趨平等,奧林匹克這一世界大家庭,不僅是競技的舞臺,更成了展現性別平等的新舞臺。

【小標】奧運緩步挪向「女人參賽時代」

奧林匹克大家庭中,因為有了「女人」的身影,多年來是更富姿彩了。

一九九二年巴賽隆納奧運會,來自中國的辣妹子張山站在射擊雙向飛碟金牌的最高領獎臺,分獲二、三名的兩位男子漢陪襯左右,那一刻已然記入了奧運史冊。在這場男、女同場競技的奧運角逐中,柔媚的張山舉起鋼槍,以二百發子彈無一脫靶的出色表現,締造了「巾幗不讓鬚眉」的傳奇。柔美和力量,此刻同時在奧林匹克運動場上綻放。

奧運競技場上,在力的角逐場域裡,一向都是男子稱雄,但有很多奧運瞬間卻讓人難以忘懷,女人她們的知性與愛心,無不帶給奧運會驚喜和感動。譬如當波蘭女運動員奧蒂麗亞獲得雅典奧運會女子二百公尺蝶泳金牌時,她將這面波蘭游泳史上的第一面奧運金牌拍賣,將其所得捐獻出來,用以救治白血病兒童,接受救助的孩子將親手製作的紙金牌掛在她的脖子上,這一溫馨場景,讓世人動容。

然而,女性參加現代奧運會之路頗為曲折。在古代奧運會的歷史上,女性是不被允許參加比賽的,違者將被處以極刑。奧林匹克之父古伯丁對於女子參賽一事,曾表明態度:「在體育方面,女人最大的貢獻,是鼓勵她的兒子創出佳績而不是自己去破紀錄。」

但是時代的步伐並未因此停止,一九○○年,在組織混亂的第二屆巴黎奧運會上,有二十二名女選手參加了網球、高爾夫和射箭比賽。來自英國的夏洛蒂庫珀,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獲得金牌的女選手,她拿到了網球女單和混雙的冠軍。此後,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極力支持婦女參賽,到 九二四年巴黎奧運會期間,國際奧會第二十三屆全會通過決議,正式允許女子參加奧運會,並通過增設女子田徑項目的決議。

一九二八年,在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上,女子一百公尺、八百公尺、跳高、鐵餅和四百公尺接力,共5個單項,成為女選手在奧運會上最初的角逐舞臺。這次奧運會上,女子參賽也掀起了輿論的巨浪,最典型的是在女子八百公尺賽跑中,一些大男子主義者認為,讓女人跑這麼長的距離,對於她們纖弱的身體來說會是「太大的壓力」,甚至有人「科學論斷」,跑八百公尺有損女性身心健康,從而出現了取消女子八百公尺比賽長達三十二年的奇觀。直到一六○年,沒有一個女子賽跑項目是超過二百公尺的。

【小標】男子水上芭蕾選手,仍被歧視?

在隨後的三十餘年間,女子也在三大球類亮相奧運會,女子團體項目由於東道主的推動,獲得在奧運會上迅速升溫: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會,日本人把他們的王牌項目女子排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這是奧運會歷史上首次出現的女子團體項目;一九七六年蒙特婁奧運會,女子籃球登場;一九九六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也增設了女足競賽。

值得一提的是,一九八四年奧運會,女子馬拉松終於出現在了奧運競賽中。此外,跆拳道等原被視為「男人專利」的項目,也越來越受到女性運動員的青睞。

由整個奧運競賽設項的歷史發展脈絡看,就是男子項目向女性開放,同時又不斷挖掘女性專項,且女性專項進一步推動男子項目的開發,這樣環環相生,共榮互長。這是體育競賽發展的脈絡,也是社會進步過程中尊重女性、發展女性的縮影。

專家開玩笑說,若干年後,奧運會上也許會出現諸如此類的畫面:一群男人把頭栽進泳池中,露出毛茸茸的腿在空中揮舞;或者男人們在場上旋轉舞動,把玩著柔美的絲帶,盡顯飄逸之美…當然,目前這些都是假想,引人注意的是,隨著奧林匹克項目的變革,男士們也在一小撮項目上面臨「重女輕男」的境遇。這些女子項目上,究竟何時才對男性運動員解禁?

譬如男子水上芭蕾,四年前一度傳將列入奧運會項目。水上芭蕾的運動始於二十世紀二○年代的加拿大,後傳入美國。在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和變化後,水上芭蕾依舊保持著「中性」的名稱,即項目前不加「女子」標識,但也不設男子項目。

此前,國際泳聯基本上同意讓男運動員參加世界杯、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的水上芭蕾項目。美國早在二十世紀九○年代末,就已有男選手參加水上芭蕾比賽。目前除了美國、加拿大、西班牙等國家已經開始有男運動員參加水上芭蕾比賽外,日本、俄羅斯等國家也已經開始培養男子水上芭蕾選手。

然而,按照目前國際泳聯的規定,男選手還不能進入水上芭蕾的國際舞臺,因此即便我們看到過美國、加拿大、西班牙等一些水上芭蕾強國的國內比賽中出現男選手的身影,但是他們都還無法在奧運會、世界游泳錦標賽等國際大賽上「露臉」。

【小標】平等包括:公平競爭.性別平等

二○○八年的北京奧運會,無疑將「男女平等」這一主題推向了又一高潮。北京奧運會上,女運動員人數比雅典奧運會時多出128名,達到4540名,參賽男、女運動員的比例接近1∶1;女子項目比上屆增加兩項。

從一九○○年婦女首次登上奧運賽場至今,女運動員人數、女子參賽項目數、女體育管理者人數逐漸增加,運動成績大幅度提高。婦女體育在奧運會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其意義已超出了競技比賽的範疇。甚至有專家研究指出,由於生理結構的原因,在未來的數十年內,個別項目上可能出現女性成績超過男性的情況。

此外,國際奧會的大門也越來越正式向女性敞開。一九九六年,國際奧會在國際奧會組織的第一屆世界婦女與體育大會上通過的決議中指出:「只有婦女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獲得平等,奧林匹克理想才能真正實現。」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說:「如果說國際奧會做了一件我為之驕傲的事情,那就是我們增添了女委員。婦女的重要地位不能只表現在體育方面,而且應當表現在各個領域。」

從一九八○年到一九九○年,共有七位婦女成為國際奧會委員。二○○五年之前,婦女在國家或地區的奧會決策機構執委會比例,已達到了一○%,在二○一○年,這個比例要達到二○%。

奧林匹克的宗旨就是「自由」和「平等」,這是奧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也是體育運動的靈魂。「平等」包括公平競爭和性別平等。體育作為社會文化的載體,正在將奧林匹克文化精髓展示世人,同時更將社會文明的進步,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奧運男女平等符合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隨著世界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這一趨勢將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完善。

本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009年2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發哥 的頭像
    發哥

    發哥人生與足球痞客邦

    發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