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生有與無之間
有句名言:「人生的意義在於有意義的人生。」然而,你我大都對於自己為何會在這個世上一無所知,事實上,心理學家威廉.莫頓(William Morton)做過一項研究,詢問三千位受訪者:「我為了什麼而活?」高達9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人生沒有明確的目標。那什麼是「不快樂」?不快樂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為了找出答案而把自己逼到絕境。如果你我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選哪條路都行。卡爾.桑德堡(Carl Sandburg)曾寫道:「我是理想主義者,我不知道我要走到哪裡,但我正在路上。」藉發哥隨意窩分享網路佳文「人生有與無之間」:
但是,你我該如何發現人生的目的呢?如何過有意義的人生呢?這些是我們上路追尋最重要的東西時,需要跟自己做的勇敢對話。
坡.布朗森(Po Bronson)在暢銷書《這輩子,你該做什麼?》(What Should I Do With My Life?)裡提到,每個人都有真正的目的,只是需要努力找出來,因為我們不見得都會突然頓悟。「目的不會像命運一樣,已經完整打包好等著你,」他寫道,「我們只會聽到悄悄的低語,感受到一股莫名的衝動,目的就是那樣開始的。」
當你我開始思考自己的真正目的時,就已經踏上探索的旅程了。當然,目的是存在我們心靈的深處,要哄它出來並非易事,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心靈投手》(The Rookie)裡,有一幕非常鼓舞人心。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飾演一位四十歲的棒球投手,二十年前曾試圖躋身大聯盟,但失敗了,如今仍不放棄夢想。為了再度嘗試,他需要放棄教職,那也對家裡的經濟狀況產生了很大的衝擊。他去找父親指點迷津,父親告訴他:「在你找出天賦以前,放手做你覺得該做的事情沒有關係。」結果他在四十歲那年,以新手之姿擠進了大聯盟。
誠如坡.布朗森說的:「人生的目的在於忠於自我。」但人生啊,就常在有與無之間角力,人們總是把幸福解讀為「有」,有車、有房、有錢、有權;但幸福其實是「無」,無憂、無慮、無病、無災;有,多半是做給別人看的,無,才是你自己的,不是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