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加減乘過人生

 

懂的生活的人在於,知道什麼時候該用加法過生活,懂的什麼時候該用減法渡日子。近日賈中孚兄在民生報群組中分享類似訊息,結語一段說得真好:減法過生活,加法拚健康,乘法享人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知足感恩,平安喜樂!藉發哥隨意窩分享「加減乘過人生」:

 

不同的生命階段要有不同的生活心態,年輕時要用加法過生活,做事才會積極,當臨老時則要用減法過日子,才能過的樂活自在。若年輕時,就用減法在過日子,在這個競爭居首的時代裡如何受到老闆的重視、客戶的青睞?在社會上競爭不下去又何談生活。

 

網路有這麼一段報導說著,一位設計師去見一位老業主,過去替他設計了多家旅館,一家比一家繁複華麗。後來他生了一場大病,到美國住了十年,現又回台北,他說他的觀念完全改變了,過去他經營的旅館,設計是用「加法」,現在是要求用「減法」,一家比一家精簡,不只成本低,回收快,且整理方便,生意更好。

 

「減法」的設計,學建築的早就知道「less is more」的道理。嗯!不只設計,現在也可用減法來過生活,以減法來過後半生吧?!其實在世上擁有的越多,煩惱也越多。

 

有一棟房子,有一個煩惱,擁有兩棟,煩惱加倍。財產越多,留給家族子孫的煩惱就越大。

 

最近金融風暴,也可見證那些擁有越多的人就越不快樂。

 

前一陣子,設計師為一位建築商做家庭室內設計,兩個兒子的房子都是百餘坪,等老東家房子來委託設計時,我想那不知要多豪華,不想拿來一看,大吃一驚-總面積:二十一坪。

 

「這......」設計師才在懷疑,那老板打斷他的話,說:「我打拼了一輩子,蓋了不少房子,也擁有不少房子,想通了,小房子既溫馨又好整理,只剩我兩老,這就夠了,孩子們還想不通,由他們去吧!」

 

世上的一切,我們只能享有,不可能擁有,何必一定要佔有?

 

因此,五十五歲之後的你我,非必要的東西不再添購,去旅遊也不再買東西回來了,也不想與風景合照,只拍些使我感動的景緻、上帝創造的美、或設計上的新知。

 

設計師覺得最要把握的是當下,在此時、此景、此物,親臨的那一刻,你我是否真正認真的享受、體會、感恩,那一刻才是需要的。

 

六十歲那年,設計師把家中多餘的用品、裝飾品、收集的紀念品清了出來,拿去社團義賣,做社區服務經費。家中清楚多了。

 

現在,該是以減法過人生的時候了。

 

常常提醒自己,放下對世界的慾求,放下心中的掛念,卸下對人的恩怨,過減法的生活,輕鬆的面對人生。

 

人,一無所有時,倒很容易滿足;一旦擁有,則有一欠九,反而不足。心不要貪,一個人能得多少,不是自己可決定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發哥 的頭像
    發哥

    發哥人生與足球痞客邦

    發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