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家的故事 海砂都更新社區搬回一年記

 

帶著妻小重新搬回「921震出東湖富貴社區海砂屋都更案」重建新社區「富貴莊園,一眨眼一年過了,當年熬了17年拆建,又歷經逾5年才完竣,終於讓昔日老住戶「因禍得福」搬回新社區,勤儉的我們,用最省的裝潢,靠發嫂物盡其用的直覺美感擺飾下,讓新家有自己的感覺,我從不忌諱分享大家有關發哥「家的故事」:

 


記得去年我們是趕在農曆七月前夕,及時先搬進新社區,農曆七月慈濟上人傳達大家應視為吉祥月,也是感恩孝親月,對發哥而言,去年此時,抓住為亦師亦友陳定雄老師寫完人生傳記出書後,等待93日為他辦贈書發表記者會之前,全心全力為家人重新搬回東湖海砂屋重建新社區而忙。


 


有關發哥「家的故事」:老家在台中,金門當兵退伍回來一直深根台北,追求在興趣中工作生活,毛遂自薦經試用後獲聘成為當時全國最火紅的民生報記者跑體育新聞,也才有機緣與發嫂結緣於台灣體育大佬林鴻坦老校長的辦公室,一年熱戀兩人成家,在發嫂辦公大樓附近先租個套房,開啟新婚生活。


 

發哥與發嫂「家的故事」,在發嫂精敏理家下,我們從租屋到買房,非公務人員退休,一人在民生報工作卻能擁有溫暖的家,發哥此生感恩發嫂的理家,至今安然淡度我們後半百的人生。


 

家的故事,從民國70年結婚由台北八德路巷內的套房租屋開始,隨後搬到嘉興街巷內的調查局老公寓內租房,民國72年大女兒皮皮出生前一年,發嫂看中位在吳興街底山邊的新樓預售屋「清泉名廈」,大膽簽定買下我們人生的第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

 

由於報社下班夜晚回來很難找到停車位置,因此在大女兒皮皮念小一下學期時,民國79年舉家搬到汐止近東湖的一個舊品新裝「滿庭芳社區」,頂樓加上合法使用的大陽台空間,組合成樓中樓的空間格局,是至今我們住過空間最大的自己房子。

 

不過為了大女兒皮皮自行上下課方便,在她要上明湖國中前,我們考慮在東湖一帶另覓新窩,1995年才與後來這棟康樂街的社區結下最久十幾年的住緣,直到1999921台灣地震,才驚然發現它是個海砂屋,成了危樓不宜再居了,也才有這段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危樓熬17年終拆重建家園」的故事。

 

在東湖危樓不宜定居階段,先在林森北路巷內為大女兒找到安居的「萬歲之星」小套房,而我們則在機緣下找到高雄河堤公園附近的「大樂DC」社區,從2009年開始,帶著妻小過著整整十年台北與高雄兩地移居的生活模式,主要是回饋發嫂前半百人生陪我一直在台北生活相夫教子,圓其返高雄家鄉就近陪伴父母的孝心。

 

然而每當從高雄回台北陪同大女兒,原套房空間太小,只好另尋較大的空間,於是2014年我們才在華山公園旁又找到了台北市第一批合法的B1「陽光屋」。台北市中心的房價居高不下,連套房都得動輒上千萬,很多人買不起,要想在台北蛋黃區找個住家,確實很不容易。不過,如果您有個顛覆傳統住家的思維,發哥倒是也認為地下室B1的陽光屋,是值得推薦的。

 

對於屬於四年級的我們這一代,邁入中老年歲月的族群而言,退休後的住家,不是考量伺候父母,就是為兒女著想。發哥2004年從臺北民生報退休後自由自在過生活,2009年秋天為圓老婆孝心,南下陪同年老的岳父岳母,機緣下與北高雄最夯的河堤公園住宅結緣而居;如今,我們為了隨時關照兩個女兒,尤其大女兒又堅持留在台北工作而重新考量決定搬回台北長居。

 

現在發哥與發嫂帶著小女兒樂居「富貴莊園」新社區,從結婚以後歷經了前後九次的舉家搬遷,如今已六十過半,告訴小菩薩說「爸爸累了,就在富貴莊園終老吧!」

 

未來不知會在東湖新社區生活多久,但我們秉持與人為善的心態,祝福芳鄰在此風調雨順,平安喜樂過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發哥 的頭像
    發哥

    發哥人生與足球痞客邦

    發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