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納瓦羅以今年世界盃冠軍義大利後衛隊長身分,在一個月時間內囊括了年終評選最具權威性的三大個人獎項,即歐洲金球「歐洲足球先生」、「世界足球雜誌」年度大獎、FIFA「世界足球先生」,成為1991年至今的16年間第八位「大滿貫」得主,更是第一位以正港後衛身分當選FIFA足球先生的球員。
卡納瓦羅囊括2006年「大滿貫」,再次印證了各類足球先生評選的一條鐵律,那就是在這種榮譽評選中,漫長賽季的精彩表現,永遠無法與世界盃一個月的閃光相抗衡,魅力超強。
卡納瓦羅是國際足總自1991年創辦世界足球先生評選以來,獲獎的唯一一名後衛球員。1991年,馬泰斯成為第一位世界足球先生,但他當時獲獎的身分是中場球員。在世界足球先生的15年評選歷史中,後衛球員進入最後三人名單都是難事,更不用說最後獲獎。距離獎項最近的是1997年的卡洛斯,他惜敗羅納度獲得第二名。事後,卡洛斯坦言,後衛球員要想在個人評選中獲獎實在是太難了。
然而,卡納瓦羅打破了這個戒律。
如果以1991年世界足球先生評選誕生做為尺規,卡納瓦羅還是首位以隊長身分獲得世界盃、歐洲金球獎和世界足球先生的球員。1996年的薩默爾本來有機會成為創造這一紀錄的第一人,做為副隊長的他率領德國國家隊獲得歐洲杯冠軍,接著又贏得金球獎,可在世界足球先生評選中薩默爾輸給了在巴賽隆納初出茅廬的羅納度。1998年和2002年,席丹和羅納度都獲得了當年的金球獎和世界足球先生,但在法國和巴西隊中,他們都未擔任隊長。
2006年卡納瓦羅的成就,讓人與另一個義大利人聯繫在一起,那就是羅伯托.巴吉歐。1993年一頭馬尾辮的巴吉歐包攬了當年的三大個人獎項,那個年頭成為不折不扣的「巴吉歐年」,而13年後的卡納瓦羅不僅讓歐洲金球與世界足球先生再次回到義大利,同時也讓「大滿貫」的神話又一次上演。
不過在代表個人最高殊榮的金色足球上,卡納瓦羅與巴吉歐幾乎全然生存在不同的兩極。當年的斑馬王子未能給球隊帶來更多的榮耀,但他憑藉著個人的精彩表現以及在球場上卓爾不群的魅力征服了世界,而今天的卡納瓦羅則恰恰相反,球隊的榮譽與冠軍頭銜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他在影響力方面的欠缺,過硬的戰績成為卡納瓦羅登頂的最大保障。
FIFA先生大選,世界盃已成了「鐵律」,在四年前除了世界盃幾乎無所作為的羅納度一舉攬下全部個人獎項之後,「世界盃是否代表一切」就成為大眾廣泛爭議的話題。在那一年拋出「金球獎墮落論」的球評家與網友,在失望的同時或許忘了,1982年的保羅.羅西不僅世界盃中比羅納度少進兩個球,在同年的俱樂部隊中也比大羅表現更平平。但世界盃這三個字所代表的意義就是這樣,無論1982還是2002,對於一切個人獎項評選而言,你擁有了世界盃便幾乎意味著擁有一切。
之前,卡納瓦羅才成為繼1976年的碧根鮑華和1996年的薩默爾之後,「歐洲金球獎」史上僅有的第三個後衛型球員。不過與碧根鮑華和薩默爾相比,卡納瓦羅是真正單純依靠防守能力而得到這一獎項的後衛,從這一點來說,卡納瓦羅不僅是歷史第三人,更是歷史第一人。
卡納瓦羅之所以獲得2006年三大個人至高獎項,更多還是依靠他的防守,雖然身高僅為176公分,但是對高球的判斷極佳,與站位防守不同,卡納瓦羅的地面防守更多是依靠兇狠的上搶,在前鋒還沒有接到傳球之前,就搶前破壞,這需要爆發力、預判力、啟動速度完美的結合,在國際足壇,卡納瓦羅這樣的後衛並不多見。
在FIFA正式公布前,有消息透露羅納迪諾蟬聯機會很濃,最終由卡納瓦羅脫穎而出。雖然羅納迪諾的踢法令人嘆為觀止,但是,足球是建立在團隊基礎上的一項運動,有些球員不為大家所關注,他們的存在同樣重要,而卡納瓦羅就是這樣的球員,尤其他今年的成就,打破了以往「攻擊手永遠比後衛更加出彩」的定律。
美加世界日報《品球論足》專欄作家 何長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