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屆亞洲杯足球賽的「大黑馬」,竟然誕生在戰火中的動盪國家伊拉克,從奪冠大熱門澳洲、南韓相繼栽在其腳下,伊拉克不愧為最強勢的黑馬。在伊拉克身上,完全讓人們感受到其激發出的「足球生命力」,憑這股超越實質的力量,讓列強見識了「伊式奇蹟」。
伊拉克足球一直是西亞勢力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但由於第一次海灣戰爭,伊拉克足球隨著國家的衰敗而衰落。他們被禁止參加「海灣杯」,連續三屆因財政原因放棄參加亞運會。但足球仍然是伊拉克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紛飛戰火中,足球運動的血脈一直被保存。
2000年,伊拉克U19青年隊獲亞青賽亞軍,這是伊拉克足球發展的標誌性事件,他們有了重新崛起的班底。2004年雅典奧運會,伊拉克國奧隊破天荒地闖進了奧運四強,2006年亞運再奪銀牌歸。
身體硬朗,球風簡練是伊拉克足球的風格,也是他們在本屆亞洲杯一路突進的法寶。事實上,他們祖國政局動盪,贏球沒有金錢獎勵,亞洲杯前甚至還開除了兩名內訌球員。但真正到了賽場上,他們卻以捍衛尊嚴為第一目標。
伊拉克隊內曾流傳這樣一句話:「我們國內每天都有人戰死,但從來沒有人在足球場上為國家增添恥辱,就算死,也要有尊嚴地死!」正是在這樣信念的支持下,伊拉克在本屆連擒熱門強隊,現在歷史性首次踢進冠軍決賽,就算最後輸了沙烏地,但本屆的最大亮點已被伊拉克人搶盡光采。
同樣是從「娃娃抓起」,伊拉克足球逐漸復興的時候,包括中國足球在內卻依然徘徊在老路上,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之前,在亞洲杯的資格賽中,中國面對 伊拉克只得一平一負,場上缺少的就是伊拉克人的血性,講白點就是那股「精神力」。
戰亂的伊拉克人沒有錢,據說每個球員的平均月工資僅僅100美金左右,與財大氣粗的亞洲很多國家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但他們依然延續在雅典奧運會、亞洲杯、亞運會的傑出表現,詮釋了足球真正的內涵。
「伊式奇蹟」難得的是,伊拉克隊備戰亞洲杯時,在國內根本找不到場地,確切地說沒有一塊場地是安全的,最後不得不把主場設在約旦首都安曼。他們以前也有漂亮的球場,可是現在上面滿是彈坑,球員在國內訓練時安全得不到保證,只好在國外訓練,亞洲杯開賽前,才在阿曼集中。
仔細瞧瞧,伊拉克隊的球衣款式並不統一,品牌也不一樣。因為動亂他們的裝備得不到贊助商,都是自己買的。伊拉克足協每年為球隊提供的經費才4萬美元。
正是在這樣困苦的踢球環境下,賽前沒有人會想到,經歷長年炮火的伊拉克足球,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這幾年他們在各項大賽中的成績穩步上升,2004年亞洲杯進入八強,隨後雅典奧運會闖入四強,2006年亞運會進入決賽。這支伊拉克隊堪稱伊拉克足球近年來的「黃金一代」。
現役這批從奧運隊磨練成長的伊拉克球員,經過三年之後,已日臻成熟。雖然伊拉克國內戰火不斷,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堅持比賽、訓練。由於國內局勢動盪,在伊拉克境內踢球還是不安全,所以伊拉克好手大多在卡達、阿聯大公國和沙烏地等中東地區聯賽效力,藉以保持競技狀態,稍加整合便能在亞洲杯踢出一定的戰力。
伊拉克隊完美的向人們詮釋了什麼叫做拚搏精神。他們拿出玩命式的架勢,極力的彌補技術上的不足。比賽以來,球迷都看到伊拉克隊玩命般的防守,玩命般的鏟搶。為的是國家榮譽,用必勝的信念在踢比賽。球員作風頑強,每球必爭,顯示了不錯的精神面貌。
伊拉克球員憑這股精神力,讓他們在場上爆發出了更強大的戰鬥力,連頑強的朝鮮族也甘拜下風。戰爭讓伊拉克人困苦不堪,但足球卻讓他們長生不息。
看到伊拉克的境遇,自然會連想到去年世界盃的非洲新銳象牙海岸,他們同樣是在充滿混亂和戰爭的國度裡,也同樣是唯有足球才能帶給他們快樂,足球的魅力,讓戰火中的國家,更能感受到民族的團結與國家尊嚴的神聖偉大。
美加「世界日報」足球專欄作家 何長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