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人送走金牛年的除夕,兩岸女足在東京剛落幕的東亞四強女足賽中,相繼敗給昔日的腳下敗將日本東洋女;1999年,中國大陸女足隊可是世界一流勁旅,獲得女足世界杯亞軍佳績,而同樣在1999年,中華(木蘭)女足也抗日十年成功,漂亮重返亞洲女足亞軍地位;然而十年過了,兩岸女足都不是日本的對手,這十年的落差,強烈反映出日本已跳躍成與北韓同為亞洲女足的大姊大。

雖然賽後兩岸女足代表對這次比賽都表示有收穫,但對於曾經先後雄霸亞洲女足壇的兩岸女足嬌娃,早已失去昔日的霸氣,被迫接受現實的無奈,只能自我安慰,對結果還感滿意,但仍得面對從亞洲女足一流,淪為二流之輩的事實。

中華女足早在上世紀7、80年代,搶風氣之先曾締造亞洲女足三連霸,但隨後面對中國大陸、南、北韓及日本女足的投入競爭下,從冠軍一路退至連前四強也沾不上邊,近年甚至連亞洲女足八強資格也失掉;這次東亞四強賽,因北韓拒絕參賽,才由中華隊撿到出席機會,三場全輸,丟10球,一球未進,實力與日、韓及中國大陸明顯有段差距。

這次兩岸女足最敏感的話題是同為日本東洋女的腳下敗將,中華女足與日本女足對陣始於1977年,前12年中華連贏日本6場,90年北京亞運女足首次敗給日本後,即未再贏過日本,在連輸7場之後,直到1999年亞洲女足賽,中華女足才「抗日十年有成」,漂亮以2比0贏日本而踢入決賽,繼1989年亞洲女足賽之前,最後重返亞洲女足亞軍佳績。

可是,1999年中華女足隊的顛峰之作過後,迅速又成績滑落,甚至連亞洲四強都保不住,逐漸被後起的南韓取代,尤其近年來,澳洲也歸入亞洲戰局,加上,昔日我們都不看在眼裡的越南、緬甸、約旦、伊朗,都曾讓木蘭變成其腳下敗將,導致2010年的亞洲女足八強賽,中華女足遭受歷史上第一次沒資格參賽的窘境。

中華女足國家隊的年齡組成群,從高中、大學到社會人士才一百多人,悲哀的是,沒有一支正規養成的企業社會女足隊,促使女足球員幾乎在離開學校後,被迫現實環境下,無法再有正規的訓練機會,所以國家女足隊進軍國際賽的年齡層,一直維持在大學階段的平均歲數,與國際賽平均成熟年齡達27或28歲有段差距。

台灣發展足球的問題,不管男、女,說穿了就是這個不爭氣的大環境使然,再加上領導組織一再漠視開拓基層札根,導致今天的女足推展嚴重缺乏木蘭兵源,向上發展又始終未見促成一支企業養成的正規軍,女足仍停留在校園養成階段,在現有的發展運作下,我們進軍國際賽不可能會突破現狀的。

再說曾經創造亞洲女足「七連后」的中國大陸女足隊,這次在東亞女足賽0比2不敵日本,令人吃驚的卻是,中國隊的技術失誤高達105次,而日本有25次攻進前場30公尺,中國隊只有14次,在控球率上,日本隊的控球率58%也明顯多於中國隊的42%,尤其日本隊快節奏的進攻完全將中國姑娘打蒙,場上狀況反映出現在中國女足已與日本隊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了。

2006年多哈亞運會上,日本女足在準決賽中1比0擊敗中國女足開始,就是那場勝利,為日本隊吹響了趕超中國女足的號角。賽後,中國女足教練商瑞華承認,現在中國與日本女足相比,最大的差距主要在整體組織和技術意識兩方面。中國女足空有身材的優勢,但竟遭受日本一米五的羞辱,未滿17歲的岩淵真奈,身高只有153公分,但腳下活細,假動作又多,連中國隊後衛都難於防不住她,更何況是中華女足隊的後防線,結果,她對中華隊一人攻進了兩球。

可怕的是,日本隊的岩淵真奈不是一個,而是一群!上場比賽的球員中,身高不足160公分的4人,構成了媒體形容的獨特「一米五現象」。日本女足用事實告訴世人,正是這群矮個「以小欺大」,把兩岸女足踢得沒有脾氣。日本女足的一米五現象,也反映出足球在選材、用人理念上的差異。中華女足陣中的「小辣椒」曾淑娥,與岩淵真奈是同類似的一米五族群,但差異在於技術層面的等級。

當今亞洲女足壇,基本反映了中國女足目前在亞洲的位置,與亞洲一級強隊日本、北韓有較大差距,與澳洲、南韓伯仲之間。而中華女足則退居亞洲二流邊緣,與越南等隊實力同等,木蘭想再造昔日奪冠成了天方夜譚,當前,再不用心札根與努力促成企業養球隊的話,連重返亞洲女足四強之林都別想了。

圖說:征戰東亞女足四強賽的中華隊先發陣容。〈相關連結請點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發哥 的頭像
    發哥

    發哥人生與足球痞客邦

    發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