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亞洲杯男足賽曲終人散,日本在延長賽絕殺澳洲,勇奪他們近六屆亞洲杯中的第四個冠軍,更創下了亞冠新紀錄,日本足球用了近二十年的累積歷練,才獲得今天如此傲人的成就。今天反思台灣搞足球不長進之前,應先認清亞洲足球的現狀,吸取人家的成功之道。
從本屆亞洲杯列強的成員組合與表現看來,未來亞洲足壇,仍將由日本與南韓領頭,而對於未能入圍本屆亞洲杯四強的西亞傳統球隊來說,是一次徹底的失敗,一批西亞二流球隊正在崛起,反而西亞足球的旗手伊朗和伊拉克,他們的失敗,是政治問題延伸所導致的。至於本屆四強中的澳洲和烏茲別克,他們的成績OK,卻將迎來老將退役的黃昏過渡期。
本屆亞洲杯冠軍決賽,日本最終靠一名替補登場的韓裔球員李忠成在加時賽階段的精彩凌空掃射絕勝而再度封王,這意味著他們繼1992年、2000年、2004年後第四次登上亞洲之巔,從而一舉超越之前均有過三次奪冠經歷的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隊,成為在亞洲杯奪冠次數最多的國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隊前後四次殺入亞洲杯決賽都最終捧得冠軍,100%的成功率也確實驚人。
在近20年間日本隊是亞洲杯中最成功的球隊,他們的四次冠軍是在近六屆中拿下的,特別是進入21新世紀後,在已經舉辦的四屆賽事中日本隊就拿下其中三冠,如此成就在亞洲確實無人能敵。而特別要提醒的是,日本開創職業足球聯賽,正是在近20年內的起步的,卻最終成就了今天日本足球在亞洲王者的堅固地位。
日本隊模仿巴薩的打法是眾所周知的秘密,正如世界上所有俱樂部都在研究戰勝巴薩的打法一樣,亞洲諸隊也在研究如何打敗日本隊的方法。但日本依然可以傲視亞洲群雄。
日本隊的打法完全是建立在嫻熟的個人腳下技術的基礎上。有了夠嗆的傳接球技術,戰術銜接上就會遊刃有餘。而不會像其他一些球隊那樣,嘴裏喊著要打地面技術足球,但到了國際賽場上,面對高對抗的防守時,傳不了3、4腳就會丟球。
日本隊的進攻以不間斷的傳接球為主要方式,球在每名隊員腳下很少過多停留,不斷地傳、跑,傳、跑,用整體控球來佔據主動和調動對方,很少有隊員盲目地帶球。
日本隊兩側的邊後衛,內田篤人和長友佑都插上助攻很多,但很少會長驅直入下底傳中,畢竟日本隊由於身高原因,爭搶頭球不是他們的優勢。兩名邊後衛一般助攻到與對方18碼罰球區線平行的地方就會不再往前,此目的就是要在邊路更多地吸引對方防守隊員的注意力,從而為中路和肋部的隊友創造空當。老將遠藤保人和長谷部誠在中間調度,右側的藤本淳吾作為佯攻,而實際真正的威脅來自走位飄忽不定的本田圭佑和鋒線上的吉田遼一和岡崎慎司。邊中結合,注重肋部進攻,是日本隊最大的特點。
另外,日本隊的進攻在中、前場會有明顯的節奏變化。日本隊在中場推進或橫向倒腳時,採用相對較慢的節奏,看似不快,但傳球速度很快,每個人腳下的頻率很快。而一旦進入到前場30公尺區域,只要中路和肋部有好的空檔,日本隊都會隨時傳出足以致命的直塞球。因此,很多時候,當對手還在不緊不慢地防守日本隊的倒腳和橫向傳切時,殊不知已落入陷阱。正是在連續性的被動換防時露出的空當,被日本隊抓住並破門。
在說日本隊的防守,也頗具攻擊性。前場丟球後積極的個人反搶、二人夾搶和多人圍搶,在減輕中後場壓力的同時也創造出了很多的進攻機會。
至於澳洲隊的進攻特點是:一、中後場直接傳球給鋒線上的科維爾和卡希爾,利用二人超強的個人能力來進攻。但很多時候由於身後的支援不夠,單兵作戰效果不佳。第二個特點是前場45度起球或通過前場兩側的自由死球機會,利用身高馬大的優勢進行空中轟炸。防守方面,拿決賽一戰來講,澳洲隊丟球後並不在前場戀戰,迅速回撤至中後場,壓縮空間。任由日本隊在中場進行倒腳,但只要進入後場30公尺區域,便對口盯人和協防保護,儘量不給日本隊向前直塞的空間。這也是日本隊為何90分鐘比賽內一直佔據主動,但真正有威脅的進攻和傳球並不多的原因。
再看這次南韓隊派出了更加年輕的隊員和陣容,朴智星和李榮杓兩位老臣攜一幫年輕後生,能獲得季軍實屬不易。而且,在季軍賽中,還是先灌了烏茲別克3個進球,各個漂亮精彩。南韓的風格也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除了以往的硬朗、拚勁、體能外,更加注重技術。對烏茲別克的第三個進球,前場連續傳切配合最後形成射門,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但目前這支韓國隊的短板在於防守,由於進攻速度過快,也給了對手打反擊的機會。比賽經驗不足,才導致了烏茲別克能夠扳回兩城,而且還是老辣的海因里希建功。雖然朴智星和李榮杓退出國家隊,但假以時日,這群年輕的南韓隊,仍將是日本在亞洲的最大勁敵。
如今,以往亞洲足壇的東、西亞競爭格局被打破了,形成了日、韓、澳三強鼎立的新局面,東亞雙雄和澳洲形成對抗之勢。而其他球隊,西亞的伊朗和沙烏地的強隊地位已受到約旦、巴林強有力的衝擊;烏茲別克雖然成績喜人,但海因里希等老將退役之後,球隊變數將很大;卡達的外籍部隊政策並非長久之計;科威特已經不再神秘;北韓,當世界盃光環逐漸褪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仍是一支僅靠意志品質支撐的球隊;伊拉克,飽受戰爭的困擾,上屆問鼎、這屆參賽,已經帶給我們太多的感動;而中國大陸,仍然有太多的外憂內患問題要解決。
至於在台灣搞足球呢?現狀是在亞洲地區維持40個左右較常參與競賽的國家及地區中,我們的實力等級一直排在第30位左右,拿這次踢進冠軍決賽的日本與澳洲隊來對比,早在27年以前,我們與這兩強正式比賽較量,實力還差不了多少,1984年的奧運會外賽,曾跟日本踢成1比1平手,1982年世足會外賽,與澳洲還能踢個0比0不輸球。二十幾年過去了,台灣的足球停滯不前,人家一直在往前進步下,這差距就被拉開了,形成今天的局面。
這二十多年來,發哥見證了人家從業餘邁入職業足球發展階段,這過程中最在意的就是基層的札根工程,不斷讓足球先在各個家庭中生根,加強各級足球的輔導上正軌運作,更藉由成熟的職業聯賽的規畫創建下,終於得以見到今日的開花結果。講白點,就是要改造台灣現有的足球大環境才行,這必須要領導者有足球智慧,抓準這樣的推展大方向堅持到底。
圖說:日本創下四度亞洲杯奪冠新紀錄。〈相關連結請點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