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采縈團隊發哥家族洽詢電話0980-862563相關連結小華故事網頁請點入>

1985年5月19日,中國香港隊在北京工人體育場2比1擊敗中國隊,使中國隊提前夢斷墨西哥世界盃。那支香港隊的總教練是郭家明(見圖即當年賽後郭被媒體包住採訪),如今他是中國足協的技術主任。最近郭家明在接受採訪時為中國足球把脈,他直言中國足球這幾年無法取得實質進展,完全輸在教練水準上,“10分鐘的課程,有些教練練了一小時。”以下是他受訪新京報的記實,雖然是評論中國,卻也是台灣搞足球必須正視的基本問題。

病灶 10分鐘課程搞了1小時

中國足球始終處於低位徘徊,到底是球員水準不夠,還是教練水準不夠?

“我從來不怕得罪誰,講實話,拋開其他的非足球因素,國家隊多年來無法取得實質進展,完全輸在教練水準上!”郭家明說。

當國外球隊把運動員訓練狀態和效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時,中國的教練們還在重複動作和熬時間。“國外球隊,人家有練習、有講解,1個半小時就夠了,我們要一整天。”郭家明說。

有一次,郭家明受邀來到大陸,患有嚴重“職業病”的他,在滿滿行程中特意觀看了一場聯賽和球隊的一次訓練課。訓練課上,10分鐘可以搞定的講解和演練,教練讓隊員們練習了一個小時。無非是重複、重複再重複。教練則抽身去了另外一邊,給另一撥隊員佈置戰術。

“事倍功半。”郭家明如此形容這家俱樂部的訓練。

比賽時,主教練在教練席前走來走去、大吼大叫,而球場上的隊員完全不加理會,郭家明形容他除了擾亂球員的心態,沒有任何作用。

中國男足一次次兵敗國際賽場,球員們低頭離開的場景留給郭家明特別深刻的印記。“球輸了,教練員不知道怎麼去安慰和指導,就只有不斷地訓練,結果越練越錯,在球場上,也用不上。”郭家明攤攤手,十分無奈。

最讓郭家明痛苦的是,這種現狀“還在不斷地迴圈”。

開方 讓教練員拿上崗證變難

2010年底,郭家明受聘出任中國足協技術主任。1949年出生的郭家明,時年61歲,有人認為這是足協為了擺脫系列貪腐案的窘境,而增設的一個公關味道十足的“務虛”職位。郭家明怒目圓睜,“在中國足協的工作量,比我在香港足總和國際足聯加起來的都大。”

“這次的工作週期一開始主要是針對2014年的世界盃,為青少年培養、校園足球的構建負責,並且負責一些足協的IT中心的工作。”做了一段時間後,郭家明的體會是建立有效的教練員培訓系統更重要。他形容這個系統好比建樓的地基,如果地基不穩固,上面用再好的材料建設,請再好的設計師設計,都是枉費工夫。

郭家明擔任技術主任之前,中國足協搞了20個培訓班去培訓教練員,而現在,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100個班。培訓班畢業的教練員再去搞球員培訓,或者跟隊培養球員,對中國足球夯實基礎的工作大有裨益。“日本很早就開始做了,看人家現在吃糖吃得多開心!”郭家明說。

在中國香港,對教練員的考試、註冊、考核,要求十分嚴格。要想成為註冊的青年教練,先要經過一系列的嚴格培訓,然後進入筆試和帶隊訓練考試環節。通過之後,才有資格去參加實習,在實習的時間達到要求之後,才能拿到上崗證。

“現在中國大陸沒有這種制度,大家考完就拿到教練證了,如果他不帶領青少年訓練,對他也沒有損害,”郭家明說,“但對這個地區來說,就少了一個能夠培養人才的人才。”

在他的提議之下,中國足協正在建立教練員考核制度。
出路 足球界別再為政績工作

沒有大型賽事,沒有頻繁的熱身賽,卡馬喬似乎是拿著全職的工資,做著一份兼職的工作,不少球迷對卡馬喬拿高額年薪十分不滿。

郭家明說:“1年12場國際比賽日,這是FIFA規定的,如果沒有大賽,就是這12場,誰來執教都一樣。”

中國香港隊之前的澳大利亞主帥摩力克也沒有給球隊帶來顯著的變化,但在他離任之後,繼任者發現,球員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了,足總管理者也發現球隊的體系已經形成。“這就像是4×100米接力賽,讓博爾特跑第二棒或者第三棒,跑完比賽還沒結束,但是為後面的選手奠定了好的基礎,這就是請好教練的意義。變化不會是瞬間的,而是慢慢體現的。”郭家明說。

在被聘為中國足協技術主任之前,郭家明曾點評時任足管中心主任韋迪是“外行領導內行”。因為韋迪上任時,說要在足球專案上複製中國水軍的傳奇。

“在別的項目上,4到5年是一個培養週期,但在足球上,這是一個太短的時間。”郭家明說。

“韋迪在進步,他漸漸明白了足球和其他項目的不同,要拿成績,需要付出時間。”郭家明說。不過韋迪在逐漸瞭解了足球規律之後,離任了,接任者是原政策法規司司長張劍。

日本足協在2005年時有一個宣言,目標是2015年進入世界前十,2050年申辦世界盃,並爭取奪冠。去年12月,日本隊排名世界第22位。

當被問到我們為何沒有一個這樣的規劃時,郭家明笑著說,因為我們的足協領導還沒幹到那個時候可能就下課了。“何時大家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政績去工作,那時候中國足球才能步入正軌。”郭家明說。

回憶“5•19”:螞蟻扳倒了大象

採訪郭家明,不能不聊到“5•19”,這是中國球迷長久的痛。

新京報:其實有個話題,我一直沒問,但是你知道我肯定會問,就是“5•19”。

郭家明:哎呀,好漢不提當年勇!你不提我都忘了。

新京報:當時肯定很激動吧?

郭家明:說實話是這樣的。因為中國香港男足打中國男足,好比螞蟻想要扳倒大象,你說有沒有可能?肯定有,但是你說可能性大不大?說實話真不大。所以比賽結束我就說,這場比賽對於中國香港足球,意義非凡,有可能難以複製。

新京報:但是相當於是中國香港隊把中國隊踢出世界盃,當時不難受?

郭家明:肯定不會那麼舒服,因為如果不是我們和中國隊踢,那我一定是在電視機前給中國隊加油。但在足球場上,如果我們有絲毫的懈怠,或是非理性的想法,那麼那就是足球界的恥辱。現在回想,我仍為自己的做法驕傲,但我永遠是中國足球的支持者。這個事情就是這樣糾結。

新京報:現在如果回憶當年的那場比賽,覺得取勝之匙是什麼?

郭家明:我記得當時中國隊射門二十多次,而我們中國香港隊射門也就四五次,這場比賽中國隊具有壓制性的優勢。所以我對球員強調的就是心理一定要穩,對方攻擊多麼猛烈,都不要出現心理上的恐慌;進攻端,很簡單,打反擊,然後一定要把握住機會。感謝隊員吧,兩個要求都做到了。

結論

郭家明是發哥認識幾十年的香港老友,也是台灣足球界的好朋友,從他受訪這段談話中,也印證了發哥一再強調的台灣搞足球的根本問題,必須札根於教練的開導再傳承基層開發,而代表隊要想在國際賽創造佳作,先穩住而後練就反擊才有翻身的機會,認清這兩點,才算看懂這篇中國足球519慘案製造者受訪文的收穫。
<相關連結yam蕃薯藤民生@報請點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發哥 的頭像
    發哥

    發哥人生與足球痞客邦

    發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