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采縈團隊發哥家族洽詢電話0980-862563相關連結小華故事網頁請點入>

當今的日本足球紅遍國際,女足稱霸世界盃,男足在世界盃差點前進八強,還創造最多四次亞洲杯奪冠紀錄,連青少年在U17世界賽也晉八強,在過去的20年日本取得長足進步,可說足球在日本全面起飛,震撼了國際。

面對日本這個亞洲頂尖足球強國的發展實況,其他亞洲國家都被日本逐一比了下去,更何況是一直還在被視為「足球沙漠」的台灣,在各方面實在難以拿出來與日本相比擬。不過既然要探討日本足球在各方面的領先原因,就拿出同為熱中足球運動的中國大陸地區,與日本作各方面的落差比較,應較為實際,並順帶了解一下台灣足球的現況如何。

首先,世界排名與杯賽成績差好大。

看FIFA的國家隊世界排名,很多人都認為世界排名有局限性,不足以反映真正的實力成績。不過它雖然不能體現出排名靠前者一定有所為,但卻能驗證坐在最後幾排的球隊,基本上都是難以翻身的這個真理。

1998年12月在國際足總公佈的世界排名中,中國大陸男足位居第37位,蘇格蘭、澳洲和俄羅斯尾隨在中國的後面,這是中國男足世界排名最好的一次,而當時日本的世界排名是第20。從1999到2001連續三年的年終世界排名,中國分別位居第88、75、54位,日本分別排在第57、38、34名。2002年對於中、日足球都迎來歷史性的時刻,不過首次入圍世界盃的中國年終排名第63,而在世界盃小組出線的日本位居第22。2003年中國年終排名滑落到第86,日本第29,而2004年當中國上升到第54,日本的排名上升到第17。2005年中國第72,日本第15,而從這之後中國的年終排名一直都在80開外,2006年第84,2007年第81,2008年可謂是跌破發行價,獲得第100的排名,這一年日本第35,連阿曼(96)都排在中國的前面。

到了2009年9月的世界排名,中國隊退到第108位,這也是至今中國在FIFA世界排名上最低的成績。2010年的年終,中國男足排名上升到了第87位,現排名第75位,而我們的近鄰日本躋身到前20的行列,位居第17。縱觀中、日近十幾年的國際足總排名,日本始終在中上游徘徊,而中國從最好第37位曾一度退到第108位,到目前常在7、80之間徘徊。

台灣呢?這十幾年來的世界排名,最好列第144名,差時落居第171名,經常排在160名以後。

世界排名只是各國在世界舞臺成績的一個反應參考,而看入圍世界盃的次數,才是一項很能說明問題的參考座標,巴西在世足會內賽的全勤紀錄無人能敵,無愧為「足球王國」的美譽,而德國、義大利、阿根廷、西班牙也都以世界盃常客的身份,維護著足球強國的尊嚴。

我們還不足以跟足球強國叫板,但當歷史照進現實時,放眼亞洲都要靠邊站。日本曾幾何時也為世界盃資格苦苦掙掙扎,也體會過功敗垂成的辛酸,但他們的堅持終換回報,從1998年起沒有遺漏過世界盃的門票,2010年更是在本土之外實現了會內賽小組賽出線的任務,而中國大陸迄今為止還停留在2002年入圍,卻會內賽零進球的自我安慰上,如今中國足球連亞洲十強賽的大門都未闖進,更煌論台灣的代表隊,連亞洲二十強都沾不上邊。

不談世界盃,縮小看亞洲杯成績,日本在2011年亞洲杯第4次稱霸亞洲,是獲得亞洲杯冠軍最多的國家,而到目前為止有7個國家問鼎過亞洲杯,但中國只獲得過兩次亞軍,兩次季軍,兩個第四名。實際上,日本的崛起不是一夜暴富,上世紀90年代之前他們從未踢進過四強,但如果說1992年的首次奪冠還讓人意外的話,那2000至2011年的三次奪冠則意味著日本足球的壟斷無人撼動。

羅素說過,乞丐不會妒忌百萬富翁,但會妒忌收入比自己更高的乞丐,同樣道理,當看到日本在亞洲杯呼風喚雨,而中國大陸在最近兩屆亞洲杯都落了個小組賽出局的悲慘下場時,誰還有為中國足球辯護的勇氣?

台灣呢?早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還可以全靠香港華人代表出賽時代,最光榮的就是在1954年及58年連奪兩屆亞運足球金牌,至於亞洲杯賽,曾在60年代獲得季軍及殿軍佳績各一次,隨後都在亞洲杯的第一輪資格賽遭淘汰,更遑論世界盃的資格賽了,門都沾不上邊。

其次,青少年札根培養差好大。

只有110萬人口的千里達多巴哥,卻在2006年踢進世界盃會內賽,再一次證明足球水準的高低與人口多少無關,反而「足球人口」的多少,比較有直間接的關連,因為足球人口越多,從中選拔人才的概率也越大,從而能夠有效的推動足球良性發展。

1996年在中國足協註冊的足球運動員人數僅為7675人,而到2003年人數也只有3萬1000多人。而世界足球強國的足球註冊球員,依FIFA的官方網站公告,排在前茅的國家分別為:德國註冊球員超過630萬,美國超過410萬註冊球員,巴西註冊球員超過210萬,而法國、義大利及英格蘭的註冊球員也在150萬以上,其他像荷蘭超過110萬名註冊球員,而西班牙註冊球員66萬;請注意,這裏指的足球人口是各國足協正式登記的「有效足球人口」。

雖然依FIFA的官方網站公告的足球人口,指出中國擁有超過2600萬人口居全球榜首,但這項統計可能是凡與足球稍有接觸的人都算了進去,然而落到有效的層面上,正如曾當過中國隊外籍教練的阿里漢所言:「來到中國後,我發現現實與我想像之中有著太大差距,中國有那麼多人,他們都在幹什麼?」依FIFA官網公告的中國註冊球員是超過70萬,登錄的俱樂部隊超過2000家,有13萬人參與足球相關工作,但中國實際清楚情況的人都指正,中國註冊球員應才8000名而已。

所以說,人多不一定力量大,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能在世界足球人口排名榜上位居什麼位置呢?要是按照百分比來排名的話,我們就會知道何為寡不敵眾。

再看看日本方面,FIFA官網公告的足球人口480萬,而正式登記註冊球員已破百萬人,有超過2000個俱樂部,並有逾25萬人參與足球相關工作。

臺灣呢?FIFA官網公告的足球人口為50萬,註冊球員有1萬人,並有60支登錄的註冊球隊,近五百人參與足球工作,這份台灣方面報給FIFA的資料,並不十分確實。而根據2010年中華民國足球協會所提報的另一份數據,目前台灣國內足球運動總隊伍數,其中國小隊伍有125 隊、國中隊伍有30隊、高中隊伍有22隊、大專一級隊伍有13隊、社會企業隊伍只有2隊,共計192隊;而足球運動的總人口數才五千人上下而已。

再看另一份2007年由行政院體委會全民處所擬定的「少年足球推展計畫獎勵辦法」,主管者更誇張地對媒體說:「希望7年後台灣的足球運動人口,能超越棒、籃球而成為全台第一位。」這種誇張緣於當時執行單位虛報總統盃少年足賽有3500多隊參加預賽,事實上那是虛空的臨時湊隊數量的假象。

再進一步了解日本的實況,根據日本足協在2010年統計的全日本註冊球員人數,職業的、業餘的都算在內,日本現有90萬0880踢球人口(如今FIFA公告的最新數據為104萬5150人)。日本從1979年到2010年這31年期間,由原來的27萬3887人增加到了90萬0880人,總共增加了62萬6993人,平均每年增加兩萬人。

2010年的統計,全日本註冊球隊總數量為2萬8598支,其中12歲以下的球隊為8399支,15歲以下為7152支,18歲以下為4151支,大學生以上為6946支,40歲以上為724支。女子球隊總共有1226支。

算上職業球員,日本足協2010年統計全國擁有註冊球員90萬0880人。U12以下註冊人數29萬2934人,U15以下23萬8713人,U18以下15萬6893人,大學生以上16萬7885人,40歲以上1萬9177人,女足註冊人數為2萬5278人。註冊球員總人數比上一年增加了1萬1964人。

當日本喊出想要踢進世界盃四強的口號時,遭到了不少人的譏諷,可是如果用青春賭明天的話,這個目標並非空中樓閣。看看上述日本各年齡層的梯隊數量,擁有校園球隊與俱樂部梯隊以各自的體系並存的體系,再了解2002年世界盃代表日本踢進16強的23名國腳中,包括中田英壽在內的9人都是來自高中聯賽這樣梯隊踢球長大的好手,日本的世界盃大夢可期。

所以當日本足協註冊的18歲以下青少年有幾十萬大軍時,而目前中國足協註冊的青少年球員僅7千人,基層後備人才如此匱乏,如果讓目前的狀況繼續延續下去,要提高中國足球運動水準,就是想在沙灘上建摩天大樓。更遑論青少年基層更差的台灣了。(未完待續)
(本文發表於2013年3月下旬出刊的足球王者第6期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發哥 的頭像
    發哥

    發哥人生與足球痞客邦

    發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