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www.wretch.cc/blog/changfaho/28522389">〈相關連結采縈團隊發哥家族請點入〉</a>
今天看了公視重播台灣文學大戲「後山日先照」的完結篇後,內心深受那位奶奶的人間愛所打動,她仿如就是個「台灣(母親)的化身」,一定要在發哥隨意窩分享奶奶事蹟。故事以花蓮作為時空背景,跨越時間背景,從日據時代、二次大戰結束,到發生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描寫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所有族群,如何共同經歷這一段不平凡的歲月,更要認同和諧的人間愛。
「後山日先照」是一部關於「愛」的故事;對家庭的愛、對故鄉的愛、不同族群之間的愛,甚至可以將陌生人視為家人的愛。故事發生在日治時代台灣的「後山」花蓮,一個看似封閉的環境,卻因為戰爭與動盪的時局,這塊土地上平凡的小人物(漢人、原住民)遇上的意外訪客(駐紮的日本巡佐、跳傘的美軍與後來的國民政府軍),共同譜出了不平凡的人生經驗。
而最重要的一個人物就是那位奶奶叫周雨綢屬外省籍,這段戲由張美瑤主演她在六十至八十歲間發生的故事,奶奶散發出著外柔內剛,堅毅果斷的傳統台灣母親的角色。
周雨綢的父親為清廷水師師爺,在甲午戰爭時,父親將她託孤給泰雅族人扥弗拉。輾轉來到花蓮定居,並嫁給漢醫世家子弟陳北印為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她的兒子被徵調往南洋當兵,一去不返,二二八事件時,丈夫被槍殺,在白色恐怖時期,孫媳婦又被捕入獄。她的一生不但經歷了從清末至民國以來所有的時代的悲劇,內心的悲苦可想而知。可是,她依然堅強的扮演著一個偉大的磐石角色,在這個苦難的時代裡,撐起一個危危顫顫的家,提供無助的人,一個堅強的倚靠,撫慰著每一個受傷的心靈。她是﹙台灣﹚這位母親,具體的化身。
這位戲中人稱先生嬤的奶奶,外在個性非常柔順,她遵守著古代的三從四德,極盡心力的相夫教子。不論有什麼問題,她的心胸都非常寬大,對於先生所做的每件事情,竭盡所能的力挺到底。基本上一位這樣的傳統婦女,她的外在讓人感覺是給予者,給予眾人溫暖、力量、愛情,猶如大地一般。常常以人為本,關注別人的需求,忽略自己的需求,像母親的無怨無悔。
相信很多人與我一樣,深受這位先生嬤角色的感染,而心甘情願的每天花一小時收看後山日先照,也認同先生嬤的定位就是台灣(母親)的化身。她承擔所有的生離死別,包括喪子與喪夫之痛;走過每一場時代的浩劫,她心底的苦與悲化解在她的愛與包容中。
而這段故事傳達的是一個關於島嶼台灣,關於你我的故事。原著吳豐秋在全書不著一個「愛」字,卻寫盡了人間的大愛,委婉而深情。故鄉,其實都曾是他鄉,在高唱融合卻矛盾糾紛的現代,這個故事讓我們在淚光中發覺,唯有愛才是不分族群的歸鄉! 這份人間愛,藉由先生嬤完全散發在人們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