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 href="http://www.wretch.cc/blog/changfaho/28522389">〈相關連結采縈團隊發哥家族請點入〉</a>

昨晚電視上播出這次金馬獎影片之一《一九四二》,很多人知道啥是1942,但相信更多的人根本不清楚這是指啥事?包括發哥在內透過昨晚看完才較有清楚認知。影片中起碼讓我們對那一年的河南大飢荒加上戰爭逃難有深一層的了解,看完確實體悟這是浮世人生的寫照,現實人心與人性在非常時機赤裸裸地暴露出來,尤其是自相殘殺天法不容,造成了國破家亡的人間悲劇。

1942年的河南正在飢餓中煎熬。據當時的國民政府統計,1942年,河南大飢荒造成300萬老百姓餓死。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國軍隊在抗戰中死傷人數的總和。如此大的民族災難當時卻在國民黨政府的新聞封鎖下湮沒在歷史深處。

當年不幸又值戰爭蹂躪民生,八年抗戰,河南是中日對決的主戰場,遭到戰爭的反復蹂躪。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是屏障川陝大後方的最後一道防線。“七七事變”後,華北淪陷,日軍加緊了對河南的佔領。戰爭中,炮火灼燒、軍隊踐踏往往會毀掉成片的莊稼,而且日本軍隊每到一地總是會在撤退前有意識地破壞莊稼。河南在中日軍隊的反復爭奪中,農業受損更加嚴重。

電影《一九四二》講的正是這段時期發生的故事。河南歷史上乾旱的記載並不少,但餓死三百萬人的慘劇卻罕見。今天,越來越多的史料證明,人禍是1942年河南大飢荒的主因。

發哥找出網路影評對這部電影的中肯論述:影片的墊場部分是蔣委員長1942年的新年致辭原聲重播。正片是從小人物開始說起的。河南延津縣的范家是當地的大地主,范老東家三個月裡從家境殷實的地主,淪落成了孑然一身流離失所的乞丐。通過財主范家與窮人瞎鹿兩家逃荒路上的遭遇,電影中告訴我們災難能擬合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與其說是若干故事情節組成這條小人物故事線,不如說是眾多細節描寫勾勒出了逃荒路上的浮世匯。

另一條傳達著大人物線上用蔣介石、李培基、蔣鼎文加上美國記者白修德還要加上上帝,把國民政府對人民的漠視不作為、從上到下的腐敗、對輿論的封鎖、處理問題的方式基本上是以史實為基礎的真實再現,很嚴謹,見不到一點誇張。在這裡值得肯定的是本片並沒有把這場人道主義災難單純歸咎於哪一個人,哪一派人,而是客觀的呈現了歷史的本來面目,以及各方在使這場災難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上帝。

這部影片中商業元素被有意的淡化了,見不到美女祼戲、沒有了戰場對抗、不去渲染驚悚與懸念,讓觀眾痛苦難受的不是血淋淋的場面,完全是殘酷的事實本身,是生命的脆弱,是人性的卑微。

在這部電影裡導演把黑色幽默風格發揮到了極致。無論是人性的冷漠,還是生命的卑微在這種黑色幽默的詮釋下讓人髮指,戰慄,就像用生了鏽的鈍鋸條在拉你的心。

戰爭人類歷史的悲劇,而和平是人們共同的願望,今天你我共存在美麗的台灣寶島上,不要為了各自政黨的前途,而阻礙所有人民追求安定詳和的生存環境,這是看了《一九四二》給你我的省思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發哥 的頭像
    發哥

    發哥人生與足球痞客邦

    發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