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度帶著老岳母與妻小赴寒軒飯店下午茶宴,看著老中小三人吃得心情愉悅,為她們安排這次餐聚我心底也很欣慰。過去這六年來長居高雄不正是圓老婆想多陪伴老岳母的孝心嗎,她有這份心我跟隨陪同,一直是我打從心底認同與絕對支持的孝行。我內心自責著,六年前台中老媽還在世時,我未能悟道多陪伴的天責,如今已後悔莫及,成全老婆的及時行孝是現在我所樂為。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三個東西不等人!即機會、時間和孝順,而陪伴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
網路有篇這樣的文章傳達著:現在的人總以為父母至少可以活到80歲甚至90歲,至少還有30年可以見面,於是兩週掛一次電話回家問候,1個月跟父母吃一頓飯。事實上,換算實際相處時間,30年驟減為令人心驚的1個月。
網絡上也流傳著一個視頻,內容是幾個居住在老人院的老太太在一起吃飯,大家紛紛談論自己優秀的子女,大部份老太太的子女都事業有成,有的是律師,有的是著名會計師,有的甚至和天王劉德華都有交往。但這些孩子有一個普遍特點,即工作極其繁忙,有一個老太太說,每次給孩子打電話,女兒都說很忙。其中只有一個老太太沒說話,當她被問到孩子是做甚麼的時,她的兒子開著一輛不新的車,帶著一家人來老人院接母親出去,她高興地和家人一起聚會去了,留下其他的老太太惆悵地看著她快樂的背影……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孔子的意思是說:「父母年邁在世,儘量不長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須告訴父母去哪裏,為甚麼去,甚麼時候回來。並安排好父母的供養。」
儘管時代在發展,作為一種行孝理念,這句話中蘊含的孝道在今天看來依然是彌足珍貴。隨著全球老年化,「4-2-1」家庭以及「空巢老人」逐漸增多的情況下,為報父母養育之恩,如何關懷愛護自己年邁的父母日漸成為一個社會普遍問題。正當壯年的子女工作繁忙,特別是那些屬於精英階層的人士,每天忙於工作、家庭、應酬,除了給父母提供物質上的豐富享受外,能陪伴老人的時間少之又少。那麼老人最需要的是甚麼呢?
就台灣普遍的狀況,子女成年離家工作以後,就算每週都能回老家吃飯,陪父母兩小時;再加上過年除夕、初一兩天,加總起來,也是不到兩個月。據大陸研究調查顯示,全國城市地區有近一半的老人沒有子女相伴,農村「空巢」老人的比重也佔到四成左右。也就是說,城鄉面臨的空巢率都已居高難下。如果考慮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打工因素,農村「空巢」化更加嚴重。
人回家了,親情卻沒有回來,「空巢老人」的共同特點就是終日期待著年節的到來,兒女趕回家探望自己,而當闔家團聚之際,兒女卻因工作忙、票難買等原因未能回家時,他們也會比常人飽嘗更多「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孤獨與寂寞。即使兒女回家度假,有時候也不一定會在家陪伴父母。
很多人過年回家,只有大年三十待在家裏陪父母。其他時間除了睡懶覺,就是和同學、朋友聚會吃飯唱歌。總以「和同齡人更有共同話題,而父母總愛嘮叨,每年過年回家,跟父母待夠一天,就急著跑出去玩了。」有位母親說著,人是回家了,但親情卻沒有回來。
能陪伴父母的時間只有30天,網絡上有人做了一個計算。假若我們今年是30歲,父母是50歲。如果未來一切順利,父母可以活到80歲,我們和父母共度的時間是30年,即262,800小時。其中63,360小時是我們上班工作的時間,86,400小時是睡覺時間,32,400小時用來吃飯,21,600小時花在路上,每天花將近4小時陪伴丈夫(妻子)和孩子,30年下來大約是43,200小時,每個月花28小時應酬,纍計30年是10,080小時,每年再花7天度假,即5,040小時。那麼,在未來30年中,剩下只有720小時留給父母,也就是30天。所以網絡稱這個計算為「殘酷的親情計算」。
親情是人世間最大的財富,父母老了,要常去陪伴他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贍而親不在,莫待失去方知悔之晚矣。」 行孝是咱們中國人傳統的美德,為人子女後輩誰也不該忘了父母恩重大如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