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獨立的國家克羅埃西亞,當其在 1998 年法國世界杯足球賽一戰成名後,連前總統李登輝也感受到足球的熱力,他反問國家體育育領導官員:我們的足球定位在那裡?誰來給國家振興足球提出一個可行的美好藍圖?四年後,陳水扁總統也曾在2002世界杯喊出「台灣足球年」,再過四年後的現在,阿扁針對2006年世足熱又喊話了,好像足球的熱力正感染著屬於「足球沙漠地」的寶島。

尤其在跨越千禧以後,國人期以台灣寶島,各方面均能在跨世紀總統的帶領下,開創出新世紀的新氣象,政、經如此,象徵世界無形戰爭的「體育競爭」,更是新世紀世人爭相追求勝利的戰場,在台灣力求突破的我們,老祖宗傳給我們的世界古老運動「蹴鞠」足球,已成當今世界最令人瘋狂喜愛的第一大運動競賽,我們當然不會自暴自棄,無論如何絕不會在世界上最受矚目的運動上「缺席」。

台灣要踏入新世紀的大舞台,足球是個最好的「窗口」,今天,無論到大國小國,到處都在看足球,踢足球,談足球,尤其在台灣外交陷入困境之際,足球反而是不受政治限制的國際舞台,政府官員可以藉足球走出外交瓶頸,打開國際外交活路。

足球是「全球的運動」,足球的組織是「無國界的組織」,足球運動的興盛,也可提升國家的國際知名度,更是突破國家外交困境的最有效利器。

國際足總(FIFA)的組織與勢力,超越聯合國,甚至比國際奧會(IOC)更有影響力,會員多達207個國家及地區,只要是所屬會員國參加國際足總的活動,均可以不受任何政治的限制,享有公平參與的權利,無論是與我們有無正式邦交的國家,都可以藉由足球活動打通政府官員的國際外交便利。

我們要知道,全世界踢球的足球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5分之1,而觀看足球賽的球迷,占了全球人口的6分之1。根據統計,2002年日韓世界杯足球賽購票觀看的觀眾人數,遠勝於2004年雅典奧運會時各項競賽的總觀眾人數,高出15倍,並且南韓由於辦世界杯足球賽,間接促成南韓現代汽車工業,從此超越美國福特汽車,擠進世界前五大汽車工業之列。而2006年的德國世界杯,全球收看轉播的觀眾數更超越上屆比賽,並突破了300億人次在觀賞。

這項數據事實表達了足球才是世界主流的運動,在國家體育領導者一味追求台灣奪牌強項發展中,請別再漠視主流運動在世界的可貴價值,短視地只見冷門的奪牌強項追逐,完全忽略了一項運動在「國際評價觀」方面的考量。

台灣的運動發展,早期受日據影響,棒球根深地固,國民政府遷來台灣後,籃球也成台灣主流運動,但今天台灣要與國際接軌,靠棒球,甚至靠我們奧運奪金的跆拳道,未必行得遠,畢竟這幾個運動在世界的普遍性不夠,因為世界公認的主流運動還是足球,不發展足球,台灣的國際體育外交會走得很艱辛。

台灣足球的風光時代,許多人因為不了解其背景因素,所以過去一直讓國人存在「假象」,要知道昔日的風光,那已是70年代以前政府靠香港華人球員撐腰的時代,而早期木蘭的盛勢,也是拜早年人家還不熱中推展女足運動,先讓木蘭風光一陣。如今外在競爭強度增強,女足也漸隨男足陷入低潮。

認清了足球何以是世界主流運動之後,再來談談台灣該抓準的方向在那裡?阿扁總統身邊足球幕僚的天真想法,完全與台灣足球現實環境脫了節,還有更待克服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先改善再說吧。

如何挽救台灣的足球運動,非三言兩語可說清楚,但基本方向應先認清,鄰近日本實現踢進世界杯16強的實例告訴我們兩大重點:「全力執行基礎札根與國家隊實力提升」。這方面的投資需要有長期規畫的努力,一定要用對人,費心思,花大錢來改造足球根本,方有可為。

日本足球夢想的實現,可是歷經多少歲月的規劃與努力執行而成,拿日本的足球維新成功,他們不會急功近利,改造工程啟動時,先把重點放在其國內足球體制與賽制的完善,致力推動大規模的青少年培訓計畫,進而成功步入轟動亞洲的日本職業足球聯賽,經職業水準的洗
禮與帶動下,自然而然促使日本國家隊戰力提升,成為亞洲最具與歐美強隊對抗的國家。

台灣的足球養成體系,女足完全是靠學校單位培訓,球員走出校園,沒有企業社會接班培訓,大部分都早早退出足壇,24年前唯一的企業支持來來公司女足隊解散,就此女足即無人問津,所以現在女足隊進軍國際賽,始終無法以成熟的國家隊參戰,成績日落。

而台灣男足的社會發展型態,甲組只剩台電與大同兩支公、民營單位養成球隊,現在加上一支吸收替代役組合的國訓隊,因社會支援不足,連學校球隊也參雜在甲組比賽,公司球隊平時得上班,比賽季節特別撥出一段練球和比賽時間,踢球待遇,能月領五萬元已算高的,這就是當今台灣的甲組踢球環境。

台灣的足球大環境不改變,我們的足球實在難以突破。改善工程千頭萬緒,必須清楚輕重緩急,而大前題必須有政府與企業的支持。

過去台灣足運發展,組織不健全,缺乏有系統的規畫導向,雖然在台灣爭辦幾個國際大賽,但內部基層卻日漸在萎縮。從2005年年底開始,全國足協的新內閣就位,現在由國家高層的「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接掌理事長,並由前體委會副主委林德嘉擔任秘書長,內閣改朝換代,除必須抓準方向,要有心、有共識為台灣足球奉獻之外,一切規畫和運作最迫切需要改善的,仍在於務必要有「制度化和組織化」,如果還停滯在過去為人所詬病的「人治化」運作模式,台灣的足運前途,終究還是被埋葬在愚蠢的狹隘思想底下。

當然一切規畫都必須有經費作後盾,更需要有教育部等上級指導單位的政策配合。這方面,理論上說來,現階段只要邱義仁出面,國內大企業老闆總該會買他的賬,出面挺足協。同時,教育部只要高層指示,怎會不遵照辦理呢。

尤其是台灣的運動發展,不適宜學歐洲走「俱樂部」的型態,比較適合美國的「學校體育」發展模式,因此,要擴大今後台灣的足球基層推展,非常需要教育部的政策配合,指示各縣市教育局配合學校單位,推動「校園足球聯賽」,如此台灣的學校足球發展才能穩固。我們很欣慰的是,教育部今年已獲高層指示,協助大專、高中足球聯賽開辦,往後也期待中、小學足球聯賽的誕生。

未來足球發展,如果能夠落實學校體育的基層扎根工作,再結合全國足協全力推展社會足球,以及全心養成各級國家代表隊的培訓,在國際賽力爭最好的成績,我們認為「唯有基礎穩固,國家隊成績提升」,台灣足球才會有美好的明天。

而邁向這一步的同時,政府與企業必須合力促成台灣足球跨出「職業化」之路發展,唯有踢球有前途,台灣參與踢球的人口才能大量增加,這樣才能改變國家隊的實力,進軍國際賽爭取理想的成績。總之,台灣足球前途,非得改變現有的發展大環境不可。

除改變大環境外,另有一招非常手段的強化精英培訓方法,即從少年階段透過實際的潛質檢測科技選材後,廣泛挑選逾百名小將,進行至少10年以上的專精培植,這批小將長大後的保證,起碼給予在國內踢職業聯賽的保障,再從中整合國家隊對外比賽。不過,這非常手段必須先配套完整,從選材、貫徹培訓到落實職業聯賽誕生,缺一不可。不過,這僅是發展中的一個手段而已,最根本的還是必須改善台灣的足球大環境。

政府如能深刻體認到「足球才是世界的主流運動」,台灣足球的願景才可望出頭,也唯有這一天到來,我們進軍世界杯32強大夢才務實可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發哥 的頭像
    發哥

    發哥人生與足球痞客邦

    發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