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國61年我們這群台中育國中第一屆的老同學踏出校門,各自為自己的學業與前程再努力發展,40年過後,我們這群四育最資深的校友們還能維繫住,昨晚在台中重聚一堂,這人生難得40年的老同學會,彌足珍貴。

發哥與四育國中這群首屆的校友們,算是台灣改制為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國中第二屆畢業生,當年分發至位處南台中復興路上的新創建學校四育國中時,學校尚在不斷興建硬體設備中,記憶深刻的是我們的新生訓練就是勞動服務,四育的成長,當年我們都留下不少的汗水。

由於是新創校,學生也比較少些,我們四育國中第一屆只有六個班級,學生大約才兩百多人,正因同年級學生不會太多,加上當時南台中算是比較純樸的社區環境,這些多少影響了我們畢業離校,即使經過幾十年後,每個人仍保有那份單純且真誠的同學感覺,才能一直有所維繫到現在。

我們這群四育首代老同學,一直可以陸續保持聯繫到今天,當然也有幾個關鍵人物功不可沒,首先是繼承家業的趙博文,以前常利用春節過年期間,由他召集老同學會在他家辦「轟趴」,博文家成了四育老同學最常聚會的場所,當然這得感恩趙爸爸趙媽媽的支持我們,讓趙家就是四育老同學的家一樣的溫暖。

四育老同學們,後來我們每個人為事業、為家庭各自奔忙,使難得的同學會出現了好幾年的失聯與聚會的聯誼,但機緣應該是自己再創造的,昨晚2月26日這次重聚會,卻是緣於何錦淑同學從美國返台探親離開前,抓住時機,由徐初發急速聯繫下所促成,成效相當不錯,多位特地從台北及高雄趕來參加,也來了十六位四育一代老同學及一些家眷共聚一堂。

我們這批四育一哥一姊踏出校門後,還算不丟四育的臉,起碼不給社會添麻煩外,在不同領域都發揮自己的長處,其中有不少投入電腦科技發展,像初發是鈺創的發言人,還有陳昌江、鍾永源、陳以昌等都在這領域有所貢獻;也有不少人投入教育事業,像林訓正現為台中修平技術學院的副校長、學體育的劉介仲長年耕耘元培科大也當上長級職務;另有長年當里長服務的陳松鶴等人;女生也個個優秀,江幸慧在台北市社會局管家暴逾三十年,退休一度服務紅十字會,陳黎美曾任台大護士,陳紅紅曾在健保局拚命,何錦淑等多人曾任教職,林惠容是會計師。

至於發哥,這一生忠實於一個單位民生報服務,早在2004年為了全心擔任TVBS轉播歐洲國家杯及美洲杯的球評工作,選擇服務滿25年毅然申請退休(但沒想到民生報會在2006年唱熄燈號)。50歲以前,青春、少壯的25年歲月全奉獻給民生報,「為志趣而活,更樂在工作中,享受我的生活」,一直是我的人生態度。

年過半百後,選擇堅持只為一生最愛足球的專業,快樂地自由自在過人生,看足球、踢足球,更評論足球。退休後,這幾年在不同的網路與媒體寫足球專欄,個人並規畫「校園社區巡迴開講」。發哥球友尊稱我是「台灣足球字典」,有點不好意思但不會臉紅。

尤其在2006年那屆世界杯開幕前兩個月,在高速公路上經歷一場大車禍之後,能夠車毀全家大難不死,有句話說「五十知天命」,那年我正邁入50歲,從此可說是「天命」的開始,我對人生抱持著:「一切盡其在我,主動出擊但不強求的態度。」

當年我們在四育有著美好的一段學子回憶在,轉眼間,已國中畢業40年了,我們這批四年中班的老同學,如今都已活過五十五個歲月,現在不管已退休或還在職場活躍的老同學,大家都該深切感受到顧好自己及家人的身體健康最重要,更勝於金錢、榮耀的再追逐,就像昨晚也來參與我們老同學會的趙爸爸一樣,年過八十依然每天保持運動養身。

四育老同學們,保重,明年一定要帶著更健康、更愉快的心情再來相會,切記,一個也不能黃牛。

圖說:一、四育首代老同學歡聚40年校友會。二、四育老同學利用聚會為何錦淑唱生日頌。
〈相關連結yam天空民生@報請點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發哥 的頭像
    發哥

    發哥人生與足球痞客邦

    發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