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采縈團隊發哥家族洽詢電話0980-862563相關連結小華故事網頁請點入>

急待振作的台灣足球發展,在2012年陷入困窘,對外比賽,男、女國家隊遭受重挫,世界排名節節倒退,而最高層次的聯賽也獎金取消了,比賽欠缺生氣不說,連男、女足唯一的光榮偉業,都被缺乏「足球意識」的自稱愛台灣足球的人給漠視與無感對待,令人痛心!

先談2012年我們國家隊的成績,9月,國家男足隊在和平杯國際賽中,歷史性第一次栽在菲律賓的腳下,在馬尼拉舉行的前龍騰杯改名的和平杯賽中,以1比3敗陣,之前六度交鋒保持三勝三平的不敗之身,被菲律賓開紅了,捧走冠軍,同時中華隊還遭澳門2比2逼和。

雖說當時的中華男足隊是以大同與北體為主體組成,主要缺少了聯賽冠軍台電隊的主力戰將,但台電隊同時期出征塔吉克衛冕亞足聯主席杯俱樂部冠軍時,也最終未獲冠軍決戰權,提前宣告衛冕失敗。

國家男足在2012年出使國際賽一再受挫,隨後我們國家女足隊在11月赴深圳角逐東亞女足資格賽,也同樣重挫而歸,面對澳洲女足踢出懸殊的0比7結果,回想在33年前即1979年的亞洲杯女足賽中,我們還曾以5比0大勝澳洲,如今與人家實力落差如此之大。再戰陣痛期的大陸隊連輸12場還保持無力破蛋。

拿足協盧理事長一直掛在口中的爭取世界排名口號來談,當今我們女足隊從二十年前的世界20強地位,一路下滑,2010年排第36位,2011年落到第42位,目前已退居世界女足排名第43位,連在亞洲女足排名也被烏茲別克擠出八強外,排亞洲第9位。男足更是排名節節倒退,2010年還排在153位,2011年落到第165位,目前已退居世界男足排名第176位,在亞洲排在第35位。

無論男、女足的排名都年年往後倒退,也難怪近年來盧理事長變得惜口如金,對外大膽放話的成了那位圈外人的王秘書長。

就在女足兵敗深圳之際,正是當年中華女足踢進女足世界杯八強的21週年紀念日,但誰還記得1991年11月21日這天,是我們女足至今唯一值得向人炫耀的光榮日子?就在1121那一天,木蘭嬌娃在1991年廣東女足世界杯預賽最後一搏中,正好以兩球擊敗奈及利亞,硬把巴西女足(如今巴西女足是世界亞軍勁旅)擠出局,我們成功晉級了世界女足八強之列。

木蘭(女足國家隊另稱)的驕傲在於,在我國體育史上第一支創造國際賽「百勝」傲人紀錄的運動團隊,不是棒球隊,也不是籃球隊,而是在上世紀70年代橫跨至90年代的中華木蘭女足隊。至今,歷經45次國內外的重要國際比賽,木蘭女足的勝績快破130勝紀錄。

如今,世界杯八強被視為我國女足「空前絕後」的一次紀錄,以後很難再有此佳作了。11月21日這木蘭光榮紀念日,連發哥的老友龔元高領隊(現為足協副理事長)自己也忘了當年他自己說過的,以後要在這一天到來好好慶祝一番以茲紀念。

而在主流男足最值得炫耀的光榮歷史,就是在上世紀50年代曾連奪兩屆亞運會男足金牌,也難忘1967年轟動台北的亞東區預賽冠軍。然而2012年就在520馬總統連任就職典禮前夕,當年那些曾為我國立下大功勞的「ROC」中華民國旅港元老國腳,逾四十載難得重整返台球敘,竟被毫無「足球意識」的全國足協及時下新聞媒體給冷落對待,令人遺憾。

在台灣努力突破國際足球外交任務上,香港華人扮演著不可抹滅的重要史頁,因為台灣僅有的兩次在亞運會上奪過足球金牌紀錄,功勞全記在那些港華名腳身上,而更讓台灣人記憶深刻的1967年轟動台北舉行的亞東區足球預賽,為我們奪冠的全是那些港華國腳。

發哥就寫台灣足球歷史傳承的使命看待此事,這次難得把40年以前曾為ROC踢國際賽的港華老國腳整合返台助興,是非常有意義的事,站在新聞角度上看,非常值得追捧,但主事者包括邀訪返台的單位,還有全國足協,甚至時下的新聞媒體,竟然無人有此敏感觸覺,事前沒人炒作文宣,比賽當時也沒有媒體前往採訪報導,可笑的是,卻在事發一週後,才見自由時報追此消息,但不是報導這批代表ROC踢球港華的光榮往事,而是意外場上幹架的醜事。

當今在台灣推展足運的協會及口口聲聲愛台灣足球的傳播媒體人,竟然都不懂得抓住這台灣僅有的驕傲歷史,好好藉機大事宣揚一番;元老國腳返台無人追蹤報導,竟只對意外的場上衝突才感興趣,真是莫名其妙的新聞態度!這些人連這點「足球意識」都沒有,還談啥遠大的推動台灣足運大計畫?

尤其時下常在平面媒體、網路及FB上高談愛台灣足球的族群,光就對這事件的漠視與無感,與那些足運領導階層一樣缺乏「足球意識」,不用再跟發哥多說你們有多愛台灣足球了。如果台灣不把這段光榮金牌史當作是回事,就繼續沒足球意識堅持下去。

最後發哥來談聯賽問題。全國足球聯賽制度,曾在國內喊了10年後,直到1982年華視接掌足協不久,終於決定創辦,成為台灣各單項運動競賽中,創先實施聯賽正規制度的運動,隨後台灣具發展傳統的棒球、籃球及排球也跟進,從此台灣的足球運動邁入另一個新的里程碑。

聯賽是好的賽制,不過前六屆比賽中,堂堂社會甲組球隊,贏了聯賽冠軍,卻缺乏實質的鼓勵,也成了沒有掌聲的足球舞台,整個台灣的足球聯賽就是欠缺生氣。

直到1988年武士嵩接掌足協理事長不久,他首次探視木蘭隊練球時,曾問起發哥如何才能提振國內的足運,當場明白告知,社會球隊踢球缺乏實質鼓勵,要讓他們有奮力踢球的誘因,聯賽採爭勝獎金應可行。武理事長真是有心人,主動情商聲寶公司贊助,甲組聯賽首度出現企業贊助獎金,促成了聯賽兩百萬獎金制度的實現,使聯賽邁入另一個新紀元。隨後,又促成了金車基金會贊助女足百萬獎金聯賽,也留下一頁佳話。

當年的聲寶贊助的全部用在參賽球隊的獎勵身上,除冠、亞、季、殿分獲60、40、20、10萬元團體獎金外,也接受發哥建議,全部56場聯賽設有每場一萬元的爭勝負球數獎金。聯賽有獎金贊助,還有場場爭勝負球數獎金可拚之下,對向來低迷的足球聯賽,在當時確實帶來一股新氣象。

不過,自1998年底華視交出足協棒子之後,後繼者未再開發企業贊助之路,從此,全國男、女甲組足球聯賽,失去企業贊助比賽,過去好不容易開發出來的聯賽上百萬獎金制度,從1998年以後在男、女足聯賽完全消失,對足壇打擊很大。

又是十年過去了,近幾年現任領導班子才找來聯發科只贊助男足聯賽,2011年冠軍還有30萬獎金,而剛落幕的2012年雖仍掛著聯發科城市聯賽贊助,但卻不再有任何獎金頒發給優勝球隊?

重振台灣足球,可以暫忘當年亞運男足金故事和木蘭光榮日,但絕不能漠視欠缺生氣的聯賽問題,尤其是足協口口聲聲要朝職業化邁進,當前豈可先自我萎縮城市聯賽的最基本動力呢,現實環境下,腳下沒錢你說會賣力去踢嗎?何況現有台灣多數的球員踢球仍是沒有薪水可拿的。這幾年未見落實基層札根,改革聯賽品質,救台灣足球只是口號罷了。(本文發表於2012年12月號的足球王者季刊)
〈相關連結yam蕃薯藤請點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發哥 的頭像
    發哥

    發哥人生與足球痞客邦

    發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