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據統計,在台灣,每3人就有1人罹患癌症,每5人就有1人死於癌症。在大家都談癌色變的世代,改變飲食習慣才是確保健康的不二法門。所謂「醫食同源」,食物就是最好的藥物。台灣癌症基金會近日推廣「蔬果彩虹579」的防癌飲食觀,強調蔬果顏色愈多,愈能幫助健康。
過去我們普遍對蔬果的認知,都只在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素對人體的好處上。但隨著科學研究日新月異。事實上,蔬果中所含有的植化物對人體有更進一步的特殊功能。
有很多說法,台灣某團體正在推行每日吃5份蔬菜與5份水果運動。具體的說就是每日蔬果各吃1台斤。1台斤的蔬菜很妥當,但1台斤水果就可能太多了。例如糖份高的葡萄、香蕉、釋迦、哈密瓜、柳橙可與楊桃、芭樂、西瓜並提嗎?為了維持適當體重,水果也不應該吃太多,二份是否穩當些?蔬菜中的甘薯、芋頭、馬鈴薯、山藥、南瓜等澱粉多的也不能吃太多。蔬果每份約合3台兩等於110公克。
能夠生吃的當然應盡量生吃比較理想。但有的生蔬菜纖維硬,生吃難下嚥,體積大又寒涼,不能吃多。加熱就可改善口味,並使體積變水。加熱又可除去部分殘留農藥之害,也可排除寄生蟲、病毒、細菌的危害,雖然不免會損失一部分營養素,但是如果採取快煮、淺燙、善用菜汁,並多吃以量來補質的不夠,又附帶可充分攝取纖維。所以不必硬性拘泥於非生吃不可,應該看情形靈活應變為佳。除了量多之外,如能注意攝食多品種,新鮮與常常更換種類也很要緊。
蔬果對人們抗病抗癌的直接效用,先從去年有一位血癌病童說起,家人落實每天給她一日五蔬果之後,終於抗癌成功¬。
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出「兒童蔬果支票」,鼓勵小朋友多吃蔬果,已經兩萬個小學生照著支票上的蔬果任務,兌現每天吃五份蔬果的支票,九歲的曾語加小妹妹是血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童,他就是其中之一。
曾語加小妹妹在3歲時罹患了白血病,除了正統的藥物治療和化療,醫生還希望語加多吃蔬果防癌,卻讓媽媽很頭痛,因為語加嚴重偏食愛吃肉,還有從小愛吃薯條、油炸類食物、不愛蔬菜與水果,媽媽只好發揮想像力,把青菜加註童話故事,幾年下來,語加的癌細胞指數已經降為零。
翻開厚厚的資料夾,滿滿一本,就是語加的病歷,上頭急性淋巴白血病看似簡單的病名,卻是癌症的代名詞,讓語加從3歲開始,只能躺在病床上拍照,除了吃藥、化療,醫生還要語加多吃蔬果抗癌,但孩子嚴重偏食愛吃肉,媽媽絞盡腦汁讓蔬果變得有趣。
語加母親表示,「對花椰菜、番茄,她覺得那個顏色,從小對那顏色很有興趣,她就開始把它們想像這個花椰菜是小樹。」
為了讓語加愛吃蔬果,媽媽每天翻遍食譜,每一餐都要做成像書上的照片一樣有趣,不但每天蔬果的量得維持5份以上,還要激發語加的想像力,讓語加有參與感。
語加母親表示,「她會把她想像成故事,然後我們也會把它做成點心,因為她有想像過,說她要做彩虹布丁或是彩虹菜,我就說什麼是彩虹菜,然後她就會說,因為每一個水果都有一種顏色,她把它想像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從只吃肉變得愛吃菜,語加從3歲罹癌到現在已經9歲了,吃蔬果的魔力,讓她的活力滿分,也讓語加的癌細胞指數維持在零,成了抗癌小天使。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推動「兒童蔬果支票」,孩子是最好的宣導大使,可以把抗癌、健康的飲食習慣,傳達給親人。
賴基銘說明,從各項研究及曾語加的故事,可見適當蔬果的營養成分,能大幅降低癌症發生率及其他心血管、膽固醇疾病,飲食多蔬果絕對能延緩癌細胞生長、復發,但適當治療及其他營養的攝取仍是必要的。正確的飲食應是先吃蔬菜、再吃肉,改吃水果當點心,兒童一天要吃五份新鮮蔬果,成年女性、男性,則分別要七份、九份,如能落實天天有蔬果,多運動,就是抗癌良方。
人人每天需要五至九份的蔬果量,但忙碌的現在人誰能落實這基本要求呢?還好現在高科技發達,將人體抗氧化、抗老化迫切需要的「第一線抗氧化物」中最好的六大類胡蘿蔔素精華萃取出來,再加上人體最需要的五大營養素,以人體能全吸收的最佳黃金比例配方,研製出一瓶全方位的營養機能補充食品。
注意,這是「營養機能」補充食品,有別於一般的營養保健食品。它正是人體抗氧化、抗老化,進而抗癌必需的所謂「植化素」,即大自然的植物色素。
它實在太聰明了,一瓶搞定,不必再瓶瓶罐罐,最大效果正是在全方位在修補、活化我們全身器官中的60兆細胞,那裡有狀況會先去搶救它,讓功能再生,拉回健康的免疫力,讓我們不用擔心掛一漏萬,把防癌、抗癌的這道牆顧好便可望樂活一生。超過180萬人以上的見證,希望你是下一個有福報的見證者。發哥歡迎賜教,0982-108466。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