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采縈團隊發哥家族相關連結網頁請點入>

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代表中華民國參加國際足賽的國腳,幾乎清一色借助香港的華人好手出力,但也傳出這些港仔腳下沒給錢是不會賣力踢的,因此都會另設比賽獎金激勵港腳拚命求勝。話說回來談70年代以後台灣足球要自立更生,為何一直成不了氣候?主要在至今仍未實現足球職業化,男足如此,女足更是乏人問津,腳下沒錢踢球沒勁,這是基本的現實問題不能回避。

東亞四強女足賽期間,國際媒體有一則報導,談到中日韓女足的收入比較。提到了中國女足的低迷,有一個現實是不容回避的,出征本屆東亞杯,中國女足碰到四年一次的全運會大賽,地方不放人而無法召集最好的人選赴會,教練也得為隊員考慮一下,讓她們踢全運會能多賺點錢。確實,女足隊員收入太少了,在中國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地方又比較重視女足運動,隊員在俱樂部能有四五千人民幣收入,有的地方只有兩千左右,甚至有的隊員每個月八百元薪水而已,相當於才台幣四千元不到。

而在日本女足聯賽中,待遇最好的INAC神戶隊,也就是世界足球小姐澤穗希的球隊。INAC神戶隊的工薪是每個月10萬日元(合台幣三萬多一點)。在日本,一般大學生的月薪是15.98萬日元,普通公司職員的薪水是一個月20萬日元。澤穗希曾說,很多球隊其實都沒法在白天訓練,因為就是包括國家隊的隊員在內,也有不少人要白天去工作,比如在超市做收銀員補貼生活。

日本社會有一個特色,就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許多大公司裡會有一個事業部,專門從各大學挖掘體育新人或者給現役明星優厚的待遇。

在南韓,效力於韓國水原俱樂部的中國前鋒李影說,在韓國收入確實會高一些,但這邊消費也高,因此一抵消也沒增加多少。而據瞭解,韓國開計程車的司機,每個月的收入在100萬-150萬韓元,約合台幣45000元左右,這是最低端的收入。韓國普通白領的月收入一般在300萬韓元左右(台幣90000元)。而李影在韓國踢球的月收入應該在300萬韓元這個級別。

另外一個現實問題來了,就是女足東亞杯獎金尚不及中國大陸全運會各省市給的獎勵,因此,才會出現地方隊伍也難顧及國家隊出使國際賽的使命。像中國大陸的女國腳有些球員心思卻不在東亞杯上,因為隨後的全運會決賽對她們而言顯然更重要。

對於中國女足隊員來說,四年一屆的全運會,幾乎是她們壓倒一切的任務,因此部分國腳私下裡也無奈地表示,地方隊難以兼顧國家隊。

從獎金的角度講,此次東亞杯獲得第四的中國女足全隊獎金是1.5萬美元,而冠軍也才5萬美元而已,這顯然沒法和全運會相比。這次中國全運會,馬曉旭、王飛等人都會代表遼寧隊出戰,作為東道主的遼寧隊也有望取得好成績,而全運會三大球比賽的冠軍按三塊金牌計算,即使獲得第三名也有一塊金牌按照以往慣例,拿到金牌的運動員至少也可以獲得上百萬元人民幣的獎金,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女足隊員更看重全運會了。

話說回來看我們台灣的足球問題,各縣市今年也在迎接兩年一度的全運會,在國內爭取足球成績比在國際賽容易太多了,金牌獎金好拿也未必獎勵少於國家給的。

然而最重要的踢球待遇現實問題,女足苦熬了三十幾年後,如今終於聽到教育部體育署正在主導女足從以往的學校養成階段,準備實現社會女足發展階段,但尚待各集結整合出來的五個女足發展重點縣市政府及地方企業也都能認同支援,才能可望改造現有我們女足的踢球環境,給木蘭女足嬌娃基本的生活照顧,才能期待組合一支國際賽成熟年齡的木蘭隊,重新在國際大賽為我們揚眉吐氣。
〈相關連結yam蕃薯藤民生@報發哥評足球請點入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發哥 的頭像
    發哥

    發哥人生與足球痞客邦

    發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