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話說起34年前一位善心人士黃俊仁(圖中桃紅衣者)結下善緣的源頭,因緣際會下他碰到一位住在美濃的個案,那是一個擁有7個孩子的母親,先生車禍離世,因孩子尚在襁褓中,既無力支付保育費,又無法放下子女外出工作,只得一家八口過著饔飧不繼的生活,他們只有一個微薄的希望即全家一起活下去。他看到了她的故事,念茲在茲,人飢己飢,心心念念的都是這個母親,心想如果這是他的家人,他該如何協助她?因黃俊仁當年的這個善念,才有今天青山育幼院的真實故事留傳人間。
這是今早發哥無意間從中天新聞人間有愛節目中看到的故事,散播人間大愛心情也愉悅,值得分享給大家:
在最黑暗的角落,點一盞燈;在最淒寒的路上,生一堆火。黃俊仁心生一個念頭,如果有間育幼院,讓育幼院幫助這位母親托育這些稚子,讓她安心出去工作,讓她的孩子可以接受完整的教育,所有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黃俊仁並非家財萬貫,所以他必須結合社會大眾的力量來達成他的目標。但這所有的一切必須有人起頭,星火燎原,誰會想到這樣一個小小的善念,竟然可以開花結果?
人間拭去悲苦的淚,替孩子構築溫馨的家園。自此,黃俊仁利用閒暇,騎著機車一路路的尋找,想到社會上有這麼多的孩子需要照顧,他不敢停下腳步,他尋尋覓覓,明查暗訪,終於在民國69年,在觀音山找到了一塊8分地,德不孤必有鄰,同時住在楠梓的葉里長肯無息的借錢給他,才有基金開始著手實現他的理想,讓他的育幼院終於有了一點點的契機。但後面的建造才是辛苦的開始,黃俊仁毅然的辭去了廠長的工作,咬著牙流著淚辛苦的籌建育幼院,終於在民國71年底成立了”慈德育幼院”。
秉持著如是的理念,堅守著耕耘育幼的崗位,後來終於在民國82年青山育幼院成立了。當年成立的機緣,乃因青山村孫姓教師,感念老院長(當時在觀音山慈德育幼院) 有教無類地培育孩童,將名下一塊土地捐出來作為育幼院的建地,也就是舊址[海神宮]附近。於是82年12月26日又成立了青山育幼院。當時附近是個旅遊景點,因此不少民眾旅遊至此,便順手作愛心,讓當時的院童也因此受惠。
青山育幼院收容的對象多半是原住民小朋友。縱然有再多的愛心做後盾,政府仍於法介入,擔心社福團體淪為私人牟利的工具。民國91年底屏東縣政府社會局要求青山育幼院必須成立財團法人,但成立的過程需要繳交保證金,否則勒令解業。黃老院長四處奔走,在自己女兒、女婿的幫助及社會各界的捐助下,終於在94年底成立新院,新址位於屏東縣高樹鄉新豐村沿山公路一段110號。
青山育幼院位於屏東縣高樹鄉,黃俊仁董事長他並非屏東人,而是台南將軍鄉的人,民國67年起他加入慈善團體,自此黃老院長(黃俊仁董事長喜歡大家如此稱呼他)的心中始終懷有這顆「善的種子」,現年80歲的他,讓這顆種子萌芽、開花、散葉……,這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但最動人的是黃老院長眼角泛著喜悅的淚光,他企盼的是這顆「善的種子」最終可以枝繁葉茂子滿枝。
黃老院長說: 偉大是什麼?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小樹的幼苗,在細心的呵護與照顧之下,將會一天天的茁壯,終成大樹。黃老院長的理念是要讓這些院區中的幼童過著正常的生活,接受完整的教育,他每天仍開車接送院內小朋友去學校求學。黃老院長又說他自己有5位小孩(4女1男),沒有一個有大學的學歷,但到現在青山育幼院已經有3位從大學畢業了,目前還栽培6位大學生……。他根本把自己投入社會,視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為己出。
目前院內孩子有41位,僅有19位由政府委託安置而有補助,其餘院生所有的生活與教育等撫育開銷(諸如學雜費以及食、衣、住、行、育樂與健康醫療等各類生活支出)皆由院方負擔,而由於青山以高中職院生居多,故開銷以學費的負擔為大宗,新學期的學雜費支出乃是院方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青山上,您我偕行,生命益加充實。愛的泉源,您我同享,社會益增溫馨。聽完黃老院長及青山的故事,讓我們覺得我們對這社會的付出實在太微不足道了,而黃老院長的義行,希望可以激起每一個人的惻隱之心,點燃心中愛的火花,您的支援對青山來說卻是永續的幫助,更期望您(們)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的那一株株樹苗,有朝一日,滋長、茁壯成一棵棵的大樹,再為這個世界貢獻一份心力!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