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 href="http://www.wretch.cc/blog/changfaho/28522389">〈相關連結采縈團隊發哥家族請點入〉</a>

37歲的「德國體操奶奶」丘索維金娜,12歲孩子的媽媽,在倫敦奧運參加跳馬決賽,那是她的奧運絕唱。六次參加奧運會的體操元老這次沒能帶走獎牌,但無疑留下一個久久流傳的故事。她成為歷史上唯一參加了6屆奧運會的女子體操運動員,背後更有一段感心的母愛故事。


丘索維金娜,她是令人尊敬的「功利」運動員。 「一枚世錦賽金牌等於3000歐元的獎金,多參加比賽為了多得獎金。」這就是德國體操運動員丘索維金娜,以37歲「高齡」還活躍在比賽場上的原因(女子競技體操的顛峰期一般在20歲左右便出現)。她不單純只是為了國家,為了榮譽,沒有更多的豪言壯語,在這看似「功利」的目的背後,卻包含著一位偉大母親讓世界為之感動的母愛。


丘索維金娜7歲參加體操訓練,1991年第一次代表前蘇聯奪得世錦賽女子團體和自由體操金牌,並分別於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代表前蘇聯和烏茲別克參加了4次奧運會。北京及倫敦奧運她變代表德國參賽,成為歷史上唯一參加了6屆奧運會的女子體操運動員。


2002年,丘索維金娜的大兒子阿利沙被檢查出患有白血病。為了讓兒子得到更好的治療,丘索維金娜來到德國科隆,並以27歲高齡復出參加比賽。因為,這是她唯一能夠賺錢為兒子看病的辦法。


丘索維金娜在德國被稱為「體操奶奶」。為了多參加比賽、多贏得獎金,她在這個高齡硬是重新將自己練成了一個全能型選手,有的時候在一場巡迴賽中,她甚至會參加所有女子專案的比賽。


2002年已經27歲的丘索維金娜第一次復出在釜山亞運會上,就奪得了跳馬和自由體操的金牌,震驚了世界。而這背後是在那些別人看不到的日日夜夜裏,她一次次地從跳馬、高低杠、平衡木上摔下,然後又站起來。


為了能夠通過比賽取得獎金,她不再吃自己最喜歡的巧克力,只是因為怕發胖,無法再繼續比賽賺錢。不敢生病、不敢受傷、不敢休息、不敢懈怠訓練,不停地比賽、贏得獎金、為孩子治病,成為她生活的全部。


在倫敦奧運上,丘索維金娜比跳馬金牌伊茲巴莎大15歲,比銀牌馬羅妮大20歲,卻依然同她們站在同一個舞臺上,並證明自己是世界上該項目第五強的女人。此刻,獎牌已經不是焦點,她詮釋的奧林匹克精神才是核心,這種精神所釋放的光芒也完全蓋過了獎牌的意義。


回顧丘索維金娜的體操奧運歷程,前後跨度20年。1992年作為烏茲別克的代表參加了巴賽隆納奧運會,斬獲獎牌,首戰告捷。當丘索維金娜首戰奧運時,她在倫敦的奧運對手中,只有羅馬尼亞的伊茲巴莎一個人出生,其他七位選手尚未來到這個世界。


北京奧運會前,丘索維金娜萌生退役打算,正當媒體感慨“常青樹”已經遠去時,丘索維金娜卻赫然參加了北京奧運會,收穫了一枚銀牌。四年後的倫敦奧運,這位傳奇人物再次出現在奧運賽場,這次儘管沒有獎牌,卻留下一段感人、曲折的故事。


「愛」是全世界共同語言


母愛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丘索維金娜的故事,又讓我們回憶起了中國汶川大地震中那位偉大的母親。在最危難的時刻,她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體撐起了落下的殘垣斷壁,把生存的機會留給了尚在襁褓中熟睡的孩子,臨死前還在手機留下簡訊遺言:「親愛的寶貝,如果妳能活著,請一定要記住我愛妳」。那短短的一行字,讓看到這消息的人為之動容落淚。


雖然事情不同,但其中所體現出來的母愛是相同的,「愛」是全世界共同的語言。丘索維金娜的故事感動了世界,奧運會上,她每一次出場,觀眾們都給以這位母親最熱烈的掌聲,更多的人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丘索維金娜說,每個人都要懷有希望,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就一定能實現。多年以來,體操既是丘索維金娜的生活依賴,也是她展示人生故事的舞臺。20年,丘索維金娜猶如女子體操的一顆恒星,光芒未必最亮,但一定存在,可以依靠,可以指引方向。對於自己的家庭,丘索維金娜更是起到了這種支撐作用,她曾對兒子阿利沙說過:“你未痊癒,我不敢老”。這句母子情深的話,不知曾讓多少人感動和銘記。這是一位執著的選手,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更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完美體現。

 

<a href="http://msnews.n.yam.com/mkarticle.php?article=20130913017248">〈相關連結yam蕃薯藤民生@報發哥評足球請點入〉</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發哥 的頭像
    發哥

    發哥人生與足球痞客邦

    發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