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www.wretch.cc/blog/changfaho/28522389">〈相關連結采縈團隊發哥家族請點入〉</a>
癌症已經是現代社會最迫切的個人與家庭危機,最近媒體上常看到一些有關運動抗癌的報導,有的從微觀切入,述說以大量運動及良好生活習慣與癌症奮鬥的故事,有的則從宏觀角度,摘取最新醫學研究報告,結論總是,長年持續運動的人,罹癌風險較低。
運動真的可以抗癌嗎?元氣周報有篇報導指出,芬蘭曾經做過一項長期研究,以2560名無癌症病史的男性為樣本,每12個月追蹤調查一次,歷經16年資料分析發現,持續運動的人,罹癌風險減半。
運動抗癌,是個案,還是普遍規律?專家說,運動,可以讓機體發生一系列有益的變化,如可以比安靜時多吸進幾十倍的氧氣,而高氧可以殺死癌細胞。
據專家介紹,已有實驗證明,適當運動,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美國科學家將肝臟腫瘤細胞注入大鼠體內,讓大鼠游泳,6周後,發現15%–32%的腫瘤細胞的生長已被抑制;大鼠繼續游泳3周後,腫瘤細胞生長受到抑制者到25%–46%。
德國著名的運動醫學專
運動抗癌明星更是比比皆是。如1981年獲得波士頓馬拉松賽跑45–52歲年齡組第二名的迪克·莫倫,在比賽的6年前,患過淋巴癌,動過5次手術,接受過3個月的放療,但他在與癌症的抗爭中,成為了運動員,並讓身體得以康復;同樣,美國人傑夫·布拉特尼克也是一個癌症患者,並因此切掉了脾臟,就是他,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了希臘-羅馬式角力的重量級金牌。
活性氧是癌細胞剋星
為何運動可以抗癌,專家介紹,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是通過吸入大量氧氣,來殺死癌細胞。
正常細胞在新陳代謝中,會不斷地產生活性氧,活性氧是具有高活性的物質,機體的生理活動,少不了它的參與。但是如果過多了,也會對機體造成傷害。如其中的自由基,因為其結構含有不成對的電子,所以總會到處奪取細胞組織的一個電子,使自己的結構穩定下來,這樣就會對細胞造成傷害。
但是正常的細胞,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等“活性氧清除劑”,它們會清除多餘的自由基,讓細胞在氧包圍的環境中,保持活性氧的供需平衡,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等的傷害。
但是癌細胞就沒有這麼好運了,因為癌細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很低,對活性氧起不到清除作用。所以當運動給機體提供了大量的氧氣,機體加速新陳代謝,產生了大量的活性氧後,活性氧會專門選擇癌細胞進行圍追殺傷。
德國運動醫學家阿肯從研究中發現,如果每天獲得的氧氣比平時多8倍,可以預防癌症;即使患癌,也可延長生命。
再舉幾個實例證明運動抗癌為真。有一群長跑社的朋友中,至少有4個人曾身體力行運動抗癌,包括了三總胸腔外科名醫張宏幾年前罹患淋巴癌,化療痊癒後開始慢跑,第二年就跑完半程馬拉松,目前每周跑30到
有慢跑習慣的人如果不幸罹癌,也比較容易克服病魔的纏繞,北大長跑社一位
還有一位84歲的
最後再說龍潭鄉長葉發海的抗癌故事,葉發海喜歡運動出了名,鄉內單車、路跑、龍舟競賽他常出現在選手行列。他說,十幾年前診斷罹患鼻咽癌第四期,耗時3年治癒,身體比罹病前健壯,養生方法就是儘量找機會運動。
「生病後,我才懂得生命可貴。」葉發海如今年過半百歲數,好友吳耀勳早他一年罹患鼻咽癌,他探病陪伴,聊到病前徵兆,「半邊頭痛、流鼻血、淋巴腫、看東西疊影,我都有,以前沒當一回事」,他去檢查,就是第四期,「切片剛切好,醫生就給我重大傷病卡」。
葉發海說,以前愛唱歌,剛治癒時無法講話,他訓練講話,現在聲音啞了,「有些注音發不出音來,講電話對方聽不懂」,唾腺因電療後不會分泌口水,講話要先喝水才行,左耳會耳鳴,「但我活下來了,因為我不碰偏方,相信醫生很重要」。
他表示,罹癌時收到一堆偏方,他全不碰,有親戚送他一罐「癌症專用」中藥粉,要他哥哥盯著他吃,「我一律不吃,結果半年後親戚死於癌症」。也有鄉民癌末時突然病情轉好,逢人就推薦是吃茄苳葉治好,「什麼病他都推薦茄苳葉,結果不久就死了,還死得很痛苦,他的秘方害多少人延誤治療?」
葉發海說,他康復至今未再復發,體重比過去還重,有運動場合盡量參加,會勘時「走來走去」,步伐多又大,如今很重視家人健康,「生命寶貴,值得珍惜」。
如果你還半信半疑,建議你上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點閱2008十大抗癌鬥士與十大抗癌楷模,共20篇抗癌自述,其中8人都提到運動抗癌的效果,其中5人還是重量級的運動。
且讓發哥再重申一次,適度運動可以提高免疫力,確實有助防癌,縱然罹癌也可以舒緩治療引起的身體與精神上的痛苦。那麼,你還猶豫什麼,趕快振作精神,放鬆慢跑或健走去吧,更要讓我們關心的親友都能認清這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