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www.wretch.cc/blog/changfaho/28522389">相關連結采縈團隊發哥家族請點入〉</a>
位在台北美術館邊的原住民風味館前後大院前,擺飾著兩個很搶眼的象徵原民作品,創作者可是80年代正風光的中華木蘭女國腳周美玲。這位昔日叱吒風雲的踢球驕娃,如今成了台灣文創尖兵之一,她更大的願望是能為原住民文化發聲,她說:「原民文創會是我人生最终的目標。」
周美玲投入原住民文創工作藝術之前,最閃亮的稱號為中華木蘭女足國腳,她從1980年首次入選國家代表隊赴美訪問全勝比賽開始,直到1986年在紐西蘭奪下大洋洲女足賽冠軍,在這段個人踢球顛峰歲月期間,她都是國家隊的主力中後場人選,期間還曾在香港亞洲杯女足賽奪標。
出身台東知本部落卑南族的周美玲,這幾年不斷藉由個人創作的美麗圖騰,傳達著來自內心的感動。一位景仰她的原民網友直稱:我們卑南族卡地布的米類姊(Milay)設計的圖騰非常棒!傳承了原住民的創作藝術天份。卡地布是周美玲生長部落(知本村)的名稱,而米類就是她的原住民名字。
如果你往來於台北捷運市政府站,很難不被四號出口旁販賣原住民藝術品的店面所吸引住,每個架子上都掛滿了手工的原民自創商品,有畫作、燈飾、鋁線製品、工藝彩繪等等,雖然只有兩坪大的空間,裡頭卻是琳琅滿目什麼都有,全屋充滿著豐富的原民色彩與風味,老闆正是周美玲(milay)。
米類自小熱愛塗鴉,每次出國比賽空檔,當同伴忙著逛街,她卻到處觀摩吸取創作靈感,踢足球讓她跑遍全世界受到異國文化薰陶,更增長了她後來投入原民文創的視野。米類可說是木蘭女足驕娃的異類,當年在代表東商女足隊擊敗名門勇奪全國社會女足冠軍後,她因此被著名的銘傳女足隊網羅入校,念的是觀光科系,但她骨子裡卻充滿著創作的細胞。銘傳畢業留校服務一年後,她在1987年面臨人生的抉擇,那一年有台北最後一次辦的世界女足邀請賽,為了追求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她放棄了奉獻青春歲月的踢球生涯,選擇了出國學設計,「那才是我的夢想」米類說。
就這樣在1987年4月她遠赴曰本專心學設計,一直到1993年才回國。當年出國還是爸爸向農會貸款才圓了米類赴日深造的夢想。返國後,先在台北的日商公司搞設計,在從事藝品行銷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卻一直無法將本身藝術理念執行,因此決定回歸創作,在2006年成立米類工作室,創作以銅線雕塑的家飾品為主,產品雖具獨特性,但卻一直苦無通路展示,在原住民委員會協助下,米類也懂善用政府的美意,把握機會,開創了自己文創事業的一片天。
米類讓接觸到她文創領域的人,感受到的不只她的熱情創作,更以成就族人為志業,或許電影海角七號帶出了原住民排灣族的琉璃珠飾品,但米類希望讓更多原住民朋友的精采作品也能被世界看見。目前米類在台北捷運市府站有個小店面,雖然坪數很精緻,但還是努力隔出一個空間,讓其他人的作品也能在此展示,更讓原住民友善與熱情的氛圍,也傳染著行經市府站出口的大眾。
這個位在市府站出口的兩坪大米類原民店面,已設店五年了,月租10300元,小而巧美,而兩年前,米類在家鄉台東的大同路上另開家米類設計圖騰工作展售室,¸這兒就有40坪大了,作品主要以家飾品像壁燈、桌橙、抱枕、餐墊、桌巾、卡片等等居多,賣最好的是分別代表原住民現在十四族的明信片及燈飾等原民榮耀系列商品。
問米類最得意的作品是什麼?她回以還没有誕生,戲說作品太多了。從2006年她獲得台北原藝之美文化創意產品競賽佳作開始,過去這六年來,米類屢獲大獎,米類的藝想畫作燈飾獲選為台北市十大原住民特色商品,2011年在海峽兩岸(夏門)文化產業博覧會中,也獲創意設計產品第二名(原躍系列商品) 。
台北美術館邊設原住民風味館時,曾公開徵選最具代表原民的作品要擺置在風味館大院的前後,結果米類用觀音石加上鋼材製成的兩項鉅作綻放與守望屏雀中選。
米類解說著她那高達超過兩公尺的兩大作品之一《綻放》,這是一道蜿蜒卻有情感的曲線,象徵族人在生活中努力與生活妥協、共融,最終用盡全力綻放出內心力量的過程。剛毅的方正,就像是族人內心的堅毅與現實的碰撞,雖然漂蕩在巨大的時光之流裡,但族人的韌性與力量始終不變,只是轉化成一種更柔和、更堅定的生命弧度;而《守望》作品象徵著兩道隱隱發光的光芒,象徵著族人一生當中,有兩種力量默默守望著,一個是來自上天給予溫暖的太陽,另一個則是來自內心深處,留著原住民驕傲的血液,夾帶著整個部落的力量,閃躍光芒的自己。
米類店裡另一賣得很好的作品是媽媽帶小孩的留言夾,以簡潔抽象的表現手法,呈現卑南母系社會堅毅的女性意象。還有另一作品叫〈舞動〉,在日月之下,人類在大地舞動,原住民不論哪一族都有共同的天賦和著天籟,舞動肢體,從裡到外歡舞淋漓呈現而出。
「其實我從未想過要做什麼才能賺錢,我只是做我想要做的事。」米類說,她常到生活工場去看裡面的裝飾品,有時候會想,如果可以幫這些單色調的商品加上一點原住民的藝術,是不是會變得更好?因此,這也就成為了她的創作靈感之一。
米類說她自己的創作很隨性,就跟原住民的天性一樣,有人問到她的創作理念和意函她都回答不出來,但卻也確實裡頭蘊含著她想表達的意境在內。「透過創作將傳統文化接合到現代生活,如何展現原住民不滅的熱情與生命,我必須思索著更多的原創。」米類認真地自我期許。
問到足球最讓妳回味的是什麼?米類回答說,那些年在大太陽下練球,賽後穿著短短褲運動服在士林逛街吃冰等等,那是很快樂的青春回憶。如今已過半百歲數的她,把搞原民文創視為自己現在及未來的最終人生依托。她青春獻給足球為國爭光,而年過半百抱定單身貴族全然嫁給了原民文創志業。米類隨性的原民藝術,希望推廣給更多喜歡的人。
周美玲小檔案:
周美玲1962年出生,全國社女足賽冠軍台東商職隊出身,1980至86年期間年年當選中華木蘭女足國腳,獲大洋洲及亞洲杯女足冠軍為國爭光。銘傳觀光科系畢業後赴日本東京深造學設計,如今成功轉型為台灣原民文創的米類圖騰藝術工作者。(本文發表於2013年10月17日刊登的好房News網站上請點入下列的連結網址)
<a href="http://news.housefun.com.tw/changfaho/article/17635944596>〈相關連結好房News網站發哥談名人的店家請點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