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亞洲首位在奧運男子短跑跨欄競賽奪金的中國田徑國寶劉翔,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他傷病纏身的情況下參賽,跨出第一道欄架就摔倒了,預賽沒成績遭淘汰,這是他最後一次參加奧運會,對於一位21歲時奧運奪金,25歲時奧運退賽,29歲時奧運預賽摔倒的名將來說,劉翔的確是一個傳奇,但更是一個悲劇英雄。

 

這段劉翔悲劇英雄故事,是發哥「從奧運到世足熱,談人生必修運動教育」演講題目中,必講的話題之一,現在藉紀姊心坎裡的臉書再談起而分享大家共賞內容:

 

中國田徑國寶劉翔 棄賽之兩極化思維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當時21歲的劉翔以追平世界紀錄的成績,摘下了向來是歐美男子天下的110公尺跨欄金牌,他的成就轟動了世界,更是全亞洲人的光榮。

 

四年之後在北京奧運會上,25歲正值如日中天的劉翔,當然被13億中國人期許在自己的國土上,光榮地再度衛冕金牌。

 

可是,818中午1155分,劉翔作出了一個職業運動員應該作出的最正確、但或許也是這一生當中最艱難的決定,在完成起跑前的熱身運動之後,劉翔一步也沒有跑,一個欄也沒有跨,在劉翔轉身走向運動員通道的那一刻,北京鳥巢體育場現場八萬名觀眾,還有電視機前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沒有人能比鏡頭中的主角劉翔,能更體會那一刻的感受。要讓那些不理解劉翔的人,真正理解和接受劉翔的決定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的等待時間,恐怕會跟中國體育職業化的轉型道路一樣漫長和艱難。在網路上看到各種各樣的言論,其中有一種聲音很具有代表性:「就是劉翔那怕跨一個欄也好、那怕預賽出不了線也好、那怕走完這110公尺也好,你都是英雄,但是我們不能接受的是選擇提前放棄。」

 

在這部分人心中,劉翔已經被完全「臉譜化」了。他們要的那個劉翔,是那個中國人傳統潛意識裏都很熟悉的輕傷不下火線、自強不息、頑強拚搏、克服再大困難也要奪金為國爭光的中國健兒;他們要的那個劉翔,一定要符合某種習慣於長期英雄主義教育下的心理定式;他們要的那個劉翔,並不是那個真正的劉翔,一名職業跨欄運動員。

 

雖然奧運會的田徑賽場已經是各國職業高手的必爭之地,但對於任何一名職業運動員來說,奪取奧運會金牌絕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和榮譽,奧運會金牌並不是不能放棄的。

 

職業選手要保護自己 絕不用一生搏一次

 

歷史上因傷放棄或者退出奧運會的世界名將也不勝枚舉,對於他們來說,不參加奧運會不代表職業運動生涯的終結,因為職業是跨越一生的理想和追求,而不是只為了短短的三周,任何一名合格的職業運動員,都不會允許自己做出「用一生搏一次」的蠢事。

 

退出,代表了一種職業運動家的精神,出於對於職業生涯更長遠的規範和考量,明智地適時選擇退出,或許會留下遺憾,但絕對不應猶豫。相信那時候的劉翔只不過作出了一個職業運動員從延續和保護職業生命的角度,應該也必須勇敢作出的決定,相信如果受傷的人換成他的奪金對手羅伯斯,他也可能會作出同樣的決定。

 

可惜的是,很多觀眾並不能正確理解這種職業運動精神,在他們既定印象中,在奧運會上摘金奪銀應該是任何一名運動員最大的奮鬥目標,他們從訓練到比賽,最終目的就是在奧運賽場上替國家爭取榮譽,奧運金牌的榮譽是對任何一名運動員的最大褒獎。造成中國觀眾這種習慣性誤讀的根源,則是中國「舉國體制」下的競技體育,還沒有完成向職業化的轉變,人們思考還受過去專業體育時期「唯成績論」的影響。

 

在運動職業化的今天,追求商業利潤對於職業運動本來就天經地義,金錢就是職業運動的奶水。其實,現在中國體育行銷事業的日益繁榮,是值得鼓勵的好事,也是推動體育職業化改革的必經之路,商業利潤和職業體育的合流,才有了今天英超聯賽、NBA的成功,毫不誇張的說,沒有NIKE鞋的強力廣告效應,就沒有「飛人喬丹」的輝煌,因此運動員從事商業活動,不但不是什麼摧殘運動員身體和精力的大毒草,反而是應該受到鼓勵的。

 

因此,劉翔的受傷退賽事件,用行動告訴了中國運動員什麼叫職業運動家精神,告訴了中國的億萬觀眾什麼叫職業體育。

 

正因為劉翔正確選擇了及時退賽養傷,才會有劉翔後來在廣州亞運會創下男子110公尺跨欄「三連霸」,並且連續三屆都打破了亞運紀錄的輝煌成就。

 

劉翔之痛 紀政最了解

 

或許最能體會劉翔心境和痛苦的人,應該是當年世界跑得最快的女人,亞洲羚羊紀政了。1970年,如日中天的紀政甫連續締造女子短跑世界紀錄,那年在曼谷亞運她被期待能奪5金,但大腿肌腱嚴重受傷還勉強參賽的結果,卻徹底結束了她的運動生命。

 

當年紀政受傷那一幕,在黑白電視時代的新聞中播出時,紀政左大腿包裹著一大圈白繃帶,鏡頭對著彎道,紀政領先衝過,面容突然扭曲,然後倒地痛苦掙扎。

 

如果換個時代,那一次亞運紀政該出賽嗎?她的傷勢,當時中央日報早在亞運前就報導過了,她必須為國家榮譽就這樣犧牲了。否則兩年後28歲仍值運動高峰的紀政,很可能早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就為我們奪得期待已久的第一面奧運金牌。

 

事隔幾十年後,在一次的專訪節目中很多人才聽到,曼谷倒地後,紀政曾面臨好長的一段「忠誠有詐」和「可能投匪」的調查生活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發哥 的頭像
    發哥

    發哥人生與足球痞客邦

    發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