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愛住飯店的小菩薩這趟大江南遊記三人行,說完蘇州、無錫之後,再來為南京、揚州及鎮江留下回味照片,並簡介這些你我年少念書本上的歷史與地理吧:
江南遊記之七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被稱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孫中山的陵墓。中山陵由呂彥直設計,整體平面呈警鐘形,與孫中山「喚起民眾」的政治遺囑相契合。陵墓設計充分利用地勢,將牌坊、陵門、碑亭、祭堂等主要建築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紫金山南的緩坡上。中山陵吸取中國古代陵墓的對稱佈局,利用墓道和台階將主要建築連為軸線,並佈置大片綠地,將陵墓建築群聯接成與背景山勢相稱的宏大整體。陵墓主體建築採用中國古典宮殿式建築的大屋頂造型,應用西方建築的設計和建造技術,以肅穆的藍白色調和嚴謹的建築構型表現出沉靜恢弘的氣度,被認為是中國近現代建築史上融合中西的經典作品。
江南遊記之八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明孝陵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2003年7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屆會議,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因皇后諡「孝慈」,故名孝陵。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宏偉,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坐落在南京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
江南遊記之九南京長江大橋
【長江大橋】鐵路、公路兩用的特大雙層鋼桁梁橋。建成於1968年,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和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之後第三座跨越長江幹流的大橋,是第一座完全由中國設計建造並基本採用國產材料的特大型橋樑,因而在中國橋樑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曾經以「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記載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
江南遊記之十揚州瘦西湖船遊
【瘦西湖+船遊】清朝時期乾隆皇帝下江南最愛遊的揚州瘦西湖,以自然風光旖旎多姿著稱於世。四時八節,風晨月夕,使瘦西湖 幻化出無窮的天然之趣。豐富的歷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釀,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無窮。瘦西湖為我國著名的湖上園林,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荷蒲薰風、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台、水雲勝概、五亭橋、白塔晴雲、二十四橋景區,石壁流淙、春流畫舫、萬松疊翠、二十四橋景區等景點,儼然一幅天然而成的國畫長卷。瘦西湖的景點經多年修建,變得格外嫵媚多姿。蕩舟湖上,沿岸美景紛至遝來,讓人應接不暇,心迷神馳。
江南遊記之十一鎮江金山寺
【金山寺】《白蛇傳》的故事和“水漫金山”這成語,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金山在哪兒?卻未必世人皆知。金山臨江而立,山不足百米高,但古話說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金山自古就是鎮江的標誌。金山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寺廟建築把金山山體包裹住,從遠處看,只見寺院,不見山,因此,也就有了“金山寺裹山”之說,寺依山而建,山以寺聞名,走進去,你會發現,包裹著的不僅是金山寺,還有這座江南名山古刹的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