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這一天是美國人說的感恩節,每逢11月第四個星期四(今年是11月26日),美國人民便迎來了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其實,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感動,並能享受這一感動的思想境界。藉今天發哥隨意窩也說說感恩節的典故分享大家:
感恩節是美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感恩節的原意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感謝神的恩賜,也是一個闔家團聚的日子,人們在這一天共享感恩節大餐,互道一年來值得感恩的事情,重敘親情和友情。
感恩節始於1621年。那年秋天,一群英國清教徒登上了一艘重180噸,長90英尺的木製帆船五月花號,遠涉重洋來到新英格蘭普利茅斯港。在完成這次充滿危險的遠征後,這些虔誠的教徒無不衷心感謝神的眷顧。感恩節的意義,也會令遠在海外的華人想到中國的古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400年的傳統節日
這些英國移民來到美國生活的第一年,天公作美,風調雨順,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導和幫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就在這一年秋天,移民們為了感謝神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這就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感恩節(見上圖)。
自此,這一習俗就世代沿襲下來,並逐漸風行美國各地。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正式宣布感恩節為國定假日。1941年根據國會動議案把感恩節日期改為11月第四個星期四。
400年來,雖然美國社會發生很大變化,但在過傳統感恩節的時候,美國人都會和家人一起度過,共享感恩節大餐,同時感謝神的恩賜,讓自己能有豐衣足食的生活。美國各地也有很多慶祝活動,美國總統也會按照習俗,赦免一隻火雞。在這一天,美國各地教堂也都開放,向神的慷慨恩賜表示感謝。
而就分享精神上而言,一些美國人也會邀請好友、單身漢或遠離家鄉的人共度佳節,公民團體及慈善團體會在這一天提供食物給需要幫助的人,尤其是無家可歸的流民們。
從18世紀起,美國就開始出現一種給貧窮人家送一籃子食物的風俗。當時有一群年輕婦女想在 一年中選一天專門做善事,認為選定感恩節是最恰當不過的。所以感恩節一到,她們就裝上滿滿一籃食物親自送到窮人家。
感恩節是一個關於傳統及分享的日子。即使距離再遠,家人仍會在這一天不辭老遠地選在一個年長的親戚家團聚,所以感恩節大餐是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
感恩節最主要的意義是感恩,這一點在現代美國人身上仍是延續的一種傳統。
網路上看過作者芷子寫到《感恩節隨想》一文說得頗有道理,再分享大家:
「如果說感恩節是美國人所特有的節日,那麼感恩的心則是所有人都應該有的。擁有時,應該感恩於上蒼的恩澤,因為他賜予了你厚實的感動;失去時,應感恩於歲月的恩澤,因為他賜予了你磨練心志的時機;幸福時,應感恩於朋友、家人的恩澤,因為有了與別人接觸的機會,你才會擁有這般美妙的感覺;難過時,應感恩於所有負面的事物,因為一個人只有經歷過逆境的洗禮,才會昇華自己。」
「感恩,使我們在失敗時看到差距,在不幸時得到慰藉,獲得溫暖。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懷一顆感恩的心,用平實的話語和實際行動表達出發自內心的謝意吧。其實,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感動,並能享受這一感動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