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海峽兩岸的華人足球,在世界盃亞洲區第二輪40隊資格賽同陷死期,中國大陸隊不必等到2016年三月最後再戰,便叫外籍教頭佩蘭提前下課,而中華台北隊五戰全輸早早注定出局,但台灣球迷相挺到底依然寬容對待國家隊。今天兩岸華人足球均力求來日翻轉,問題是路何在呢?(相關連結NOWnews今日新聞網站發哥論球專欄請點入下列網址:http://www.nownews.com/n/2016/01/20/1966924#)
2015年在台灣的確是很不一樣的一個足球年,國家隊征戰世界盃資格賽,整個年踢下來戰績1勝6負,進6球失16球,第二輪更五戰全敗,FIFA世界月排名也直直落,掉到182位,光看成績實在很不理想,但現役的國家隊實在有夠幸福啦,無論戰績如何差,第二輪一勝難求的窘境下,卻擁有無數的血性球迷在背後死忠地支持他們一場接一場熱烈捧場到底。
先探究咱們台灣的足球老問題吧。兩年前的此時全國足協改朝換代迎來最年輕的理事長林振義,發哥當時便忠言逆耳送上常強調的一段肺腑之言:
首先,今天看人家日本足球夢想的實現,可是歷經多少歲月的規劃與努力執行而成,拿日本的足球維新成功,他們不會急功近利,改造工程啟動時,先把重點放在其國內足球體制與賽制的完善,致力推動大規模的青少年培訓計畫,進而成功步入轟動亞洲的日本職業足球聯賽,經職業水準的洗禮與帶動下,自然而然促使日本國家隊戰力提升,成為亞洲最具與歐美強隊對抗的國家。
發哥再次強調,男足也好,尤其木蘭女足的凋零,歸根究底仍在沒有好好重視青少年的開源,更缺乏長期有系統的養成制度。故今後一切規畫執行一定要講求制度化與組織化,務必去除以前為人詬病的「人治化」操控。更別再短視只看眼前績效,再造札根才是我們今後重振足運的第一大工程。
其次,台灣的足球大環境不改變,我們的足球實在難以突破。改善工程千頭萬緒,但必須清楚輕重緩急,而大前題必須設法讓政府與大企業都能認同下,全力支持兩大重點:貫徹執行基礎札根,以及邁向職業化帶動國家隊實力提升。提升整體實力的根本乃在本土聯賽的素質改變,而爭取外援與海外深造倒在其次。這方面的投資必須長期努力,很重要的是一定要用對人,費心思,花大錢改造台灣的足球根本才可為。
最後台灣足球發展的未來,以我們的養成生態模式,必須要能獲教育部配合而切實落實各級校園足球聯賽的基層扎根工作,再結合全國足協全力推展社會足球,以及全心養成各級代表隊的培訓,在國際賽力爭最好的成績,發哥始終認為「唯有基礎穩固,國家隊成績提升」,台灣足球才會有美好的明天。
國家隊要踢出好成績,必須先做好的配套很多,不只是請來外國教練掌兵就能見成效的,這幾年談起改變台灣足球競爭實力的問題上,這點一直成了很多人的迷失誤點之一,別以為就算有了外國教練,加上幾位轉籍好手助陣,一定會改變實力現狀,發哥當然相信如好好執行,補強一定會有,但不可能像變魔術般,讓台灣足球一步登天,畢竟我們的足球地基,長期以來一直是那麼地貧乏,始終未見徹底改善,就算請來德國世界冠軍教練勒夫帶中華隊,還是難以在亞洲闖出線。
尤其別迷失在那世界排名的虛位上,那只是一種數字上的虛偽幻象,過去中華台北最佳排名第144位代表什麼,未來真能前進到百名又能象徵什麼?搞建築的都知道地基不穩,再高的大樓隨時都會倒下,別再讓台灣的足球基層自生自滅,好好再造札根工程最要緊,往後再落實足球職業化才是正途。發哥強調,足協自己分內該準備完善的都未做好,就想向政府或企業要場地、要錢、要參賽,到頭來恐怕還是一場足球美夢一場空。
了解台灣寶島的足球問題所在後,再來說說中國大陸的足球出啥問題?
足球一直是中國大陸所關心的運動,他們比台灣好在超過二十年以前,便已邁入足球職業化發展。但實現了職業化後,卻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頂級聯賽球員享有比中國一級高幹超出好幾倍的收入,然而他們回頭一望,中國大陸足球的資源絕大多數集中到成人職業隊及國家隊之上,竟忽視了更重要的青訓基礎以及青少年校園足球的普及上。
中國大陸足球職業化發展逾二十載過去了,經驗告訴他們,中國男足要想真正強大起來,實現騰飛之夢,就必須一方面做好青少年的基礎普及,實踐體教結合的校園足球模式,讓足球成為青少年德智體群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讓足球和教育互相促進;另一方面,則要通過自主性、創造性的研發形成中國足球的核心競爭力,並且要掌握尖端技戰術和一整套科學訓練的辦法。
也就是說從這個層面上論,中國大陸相關單局已認知到了應全力促進校園足球模式,擴大青少年基礎球員數量,形成一定規模的人才儲備庫。於是從2009年校園足球廣泛開展以來,據大陸官方數據有6326所學校、逾270萬名學生走出了教室,走進了綠茵場地,盡情享受著足球的樂趣。
事實上不管是台灣或者是中國大陸的運動發展,尤其是針對基層青、少年的校園運動開展方面,發哥認為較不適宜學歐洲走「俱樂部」的型態,比較適合美國的「學校體育」發展模式,因此,要擴大今後兩岸華人的足球基層推展,非常需要教育部的政策配合,指示各縣市教育局配合學校單位,真正落實從國小到大學階段的各級「校園足球聯賽」,如此兩岸華人的學校足球發展才能穩固。
總之,未來兩岸華人足球的翻轉前途,一個共通點,就看彼此間再造基層札根實況以及「落實校園足球」發展的程度如何了。然而這必須有一個大前題,絕不可急功近利,要有長期札根的決心,就得面對眼前若干年的陣痛期之心裡準備。這也就是日本歷經多年札實草根足球後才有的今天現況。
(作者何長發,民生報資深體育專業記者,國內目前唯一連續九屆世足賽專業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