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的日子,一些血腥的弒親慘劇,讓社會受到很大的震驚,清明節正是一個社會集體反省的時刻。《論語.學而篇》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就是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追念前賢,社會就可厚德。所以儒家是講究從慎終追遠而致孝道的。所謂「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孔子藉追思祖先的祭祀行為來建立德行,祭拜的目的是在「孝」,透過這些祭祖的禮儀,教育子孫關於孝順的觀念。
中國人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秦漢以後,貴族制度式微,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祭祀的習俗。因此政府在民國二十四年明定清明為民族掃墓節,台灣自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社會後,許多舊時的習俗都漸為人們所忽視,但清明掃墓卻仍深受重視,各地墓園在清明前後,祭掃活動進入最高潮,山頭盡是掃墓人群,政府亦會舉行中樞祭典,充分顯示中國人不忘本的精神。
佛教也是重孝的,孝親之行的經典故事不勝枚舉,如有名的《地藏經》、《盂蘭盆經》、《父母恩重難報經》等,就是闡揚孝道的經典,其他三藏十二部之中,也經常可看到佛教的孝親思想。
「孝」的意義是什麼?基督教雖嚴禁「祭拜」祖先,但也是主張行孝的,箴言二十二章二十八節說:「你先祖所立的地界,你不可挪移。」摩西十誡的第五條說:「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以弗所書六章一~三節更說:「作兒女的,要在主裡順從你們的父母,因為這是正當的。」
偏差弒親只是極少數,台灣是個講孝也懂孝的地方,清明節在慎終追遠之際,讓我們心存孝道。星雲大師說:「孝首重在順,要體貼親心,聲色柔順,切不可不耐煩與嫌煩。孝順要及時,行善也要及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