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快到了,今天時報網路上這則文章值得藉發哥隨意窩再分享,談的是超過大半世紀以前的奧運場上的君子之爭,楊傳廣與強生的同窗競賽故事:
說起台灣運動員之光,楊傳廣絕對是最傑出也是最重要的一位。他以田徑運動員的身分,為台灣贏得1960年羅馬奧運男子十項全能的銀牌,這是台灣在奧運場上的第一面獎牌。
在羅馬奧運會中,楊傳廣的主要競爭對手不是別人,正是美國的拉菲爾‧強生(Rafer Johnson),他是楊傳廣在加州大學洛衫磯分校(UCLA)的同學,兩人在UCLA求學期間,都受教於德瑞克教練(Elvin C.Drake),彼此也有極為深厚的友誼。結果雙方也剛好都成為台灣與美國的奧運選手,並且兩人在十項全能比賽中互有領先,這種戲劇化的張力,完全是命運的安排。
楊傳廣的成績放眼亞洲體壇也是罕見的,不過他又特別擅長徑賽,在跑步、跳遠與撐竿跳具有優勢,對於投擲類的田賽卻相對不拿手。因此與強生的競爭有7項居於領先,卻在鉛球項目差分較多。因此最後決賽的1500公尺賽跑,楊傳廣必須要領先強生至少10秒的差距才能得到金牌。不過比賽當天,強生跑出了超越自己水準的成績,一路緊隨楊傳廣之後,雖然在該項目中得到第二,但綜合積分較楊傳廣略高58分,因此得到了金牌。
在比賽最後通過終點線時,強生氣力放盡靠在楊傳廣肩上,兩人相互扶持的畫面,成了奧運賽場相當經典的一幕。現場許多觀眾都為兩人歡呼,賽後甚至有觀眾高喊著:「給他們兩人都拿金牌吧!」
2007年楊傳廣過世之後,UCLA校方特別發表紀念與追悼,而強生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說:「台灣失去了一名最偉大的運動員,至於我則是損失了一位好友!」可見兩人同窗友誼的深厚。(文圖轉載至時報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