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處事上你我都該學著寬恕待人,指責他人也不能過於苛刻,否則會產生物極必反的結果。二戰後的南韓,發生了這樣一件由於「攻人之惡太嚴」的悲劇:一位部隊高級首長到一個營里去巡視時,由於發現該營對士兵的管理及訓練都不合理想,結果這位部隊首長就當場喝令營長趴在地上叫人痛打了他一頓屁股,不料這位營長站起之後竟掏出手槍把部隊首長等人當場打死。藉發哥隨意窩分享網路這則勸世文:
這是見於新聞報導的一則真人真事。原因是這位營長的自尊心被部隊首長一掃凈盡,自認為以後已經無法在官兵面前做人,所以在盛怒之下喪失理智而闖下滔天大禍,打死部隊首長之後也使自己的生命毀滅。
生活中,有的老年人自以為吃的鹽多、過的橋多,於是便總愛對晚輩人橫挑鼻子豎挑眼,教訓人、責難人、呵斥人幾乎成了他的一大愛好。其本心也許是善意的,但往往事與願違,輕者惹人厭、遭人煩,重者引起人際關係惡化,使別人受罪,自己也不快活。何苦來哉!
我國傳統美德是主張嚴於律己寬於責人的。唐代韓愈說:「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明代洪應明在《菜根譚》中說:「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明代呂坤在《呻吟語》中也說過大意為這樣的話:……責人要看有沒有必要,還要講究技巧,不可太嚴厲;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承受,也就是要注意到不傷害對方自尊心。
這是儒家思想的體現,儒家在人際關係上最講究「恕」字,所謂恕就是寬恕、原諒。
古代有位老禪師,一天晚上在禪院裡散步時,發現牆角有一把椅子,心知一定是有人不守寺規,越牆出去遊玩了。老禪師搬開椅子,蹲在原處等候。沒多久,果然有一個小和尚翻牆而入,在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脊背跳進了院子。落地時,他才發現剛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是,老禪師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用平靜的語氣說:「夜深了,快去加件衣服。」
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後將此事轉告其他師兄弟。此後,再也沒人翻牆出去閒逛了。沒有厲聲的訓斥,沒有嘮叨的說教,而弟子的心靈卻受到了觸動,這就是寬恕的力量。
老年人最好還是悠著點,樂著點,少些閒吃蘿蔔淡操心,少些橫挑鼻子豎挑眼。有道是:上輩不管下輩事,後人自有後人福。即便在道義上、情理上有時確實有教導晚輩人的必要,也必須講究方式方法,平心靜氣地好說好勸,要給人面子,給人台階,讓人如沐春風而心悅誠服。寬恕待人,責人勿太過,這是智者的風度,長者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