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又到了跨年之際,每年紐約跨年倒數完之後,緊接著現場播放台灣人熟悉的《驪歌》,其實這首歌曲《友誼地久天長》,是由英國詩人在1788年創作,之後譜成曲子,描述的是友誼長存,也象徵送舊迎新,1929年首度在紐約跨年播放,從此之後成為傳統,每年必播。藉發哥隨意窩分享大家「跨年播《驪歌》 象徵送舊迎新年」:(相關影音連結請點入下列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wNBP_B1xo)
「5、4、3、2、1。」紐約時報廣場跨年倒數,灑下紙花的浪漫畫面,背景音樂竟然是《驪歌》,之後才是代表紐約的歌曲。歌曲《紐約紐約》:「我要成為它的一份子,紐約、紐約。」
每年跨年被指定打頭陣的歌曲《Auld Lang Syne友誼地久天長》,是英國詩人伯恩斯在1788年的作品,1796年被譜成曲子,1929年第一次在紐約時報廣場跨年PARTY演奏後,自此成為傳統,每年必唱。
電影跨年片段:「親愛的,為過去美好時光,讓我們為過去美好時光來乾一杯。」文字描述往日友愛和仁慈,並給人對未來的一種歸屬感,因此很多西方國家,在12月31日跨年夜演唱,象徵送走過去,迎接新年來臨。
電影《魂斷藍橋》片段:「為我們過去美好時光。」1940年黑白電影《魂斷藍橋》,男女主角的淒美愛情,就是用它當主題曲詮釋。
電影《101次新年快樂》片段:「讓我們為過去美好時光來乾一杯!」隨著時間過去,R&B版本出現,增添了現代感,這首歌曲在每年都求新求變的跨年慶祝中,成了不變的傳統曲目。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