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道不同不相為謀

 

社會上各個團體組織紛爭事多,大家相爭相鬥都為鞏固自組的地盤優先,全力消滅不同的勢力與聲音,結果已先失掉了整體的融合,自廢武功還在暗暗自爽!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意指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藉發哥隨意窩分享網路佳文「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不同,指的是人生價值觀不同,論語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別。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不過,觀點不同並非道不同,因為君子需要容納不同的觀點,但不容納目標不同的人。

 

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出自《史記·伯夷傳》,從《論語·衛靈公》中的:「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引申而來。釋義譯文:志向不同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共事,各人都按照各人的意志行事。

 

在《世說新語》有這麼一則「管寧割席」的故事:

 

管寧、華歆一起在園裡鋤菜,看見地上有一個錢。管寧照舊揮鋤,與見了瓦塊石頭沒什麼兩樣;華歆則是撿起來再丟掉。兩人又曾一起讀書,有一高官乘華車路過門前。管寧照舊讀書,華歆扔下書出去看。就為這事,管寧割斷蓆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再不是我的好朋友了。」現在看來,管寧太武斷太偏激,他這樣做完全不符交友之道。事實上,華歆也是個品德非常高尚的人。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管寧的可貴之處:他對「志」的強調值得我們學習。

 

如今我們選擇與誰為伍,很少考慮「志」,只要趣味相投就可以了:喜歡打麻將的,喜歡打球的,喜歡吃海鮮的,喜歡吃羊肉燴麵的,都可以分別抱團稱友。更多的連「趣味」都忽略,只要有利益交集就結成「死黨」。除了堅持「志趣」,還要提升「志趣」。

 

「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不管它究竟是不是哈佛大學的校訓,它都是很對的。你提高了志趣,你的朋友也可受到你芬芳的影響。相反,你爛,與你為伍的人更爛,爛成一團,即使嘻嘻哈哈似乎很快活,也沒意思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發哥 的頭像
    發哥

    發哥人生與足球痞客邦

    發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