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哥家人的老情誼侯牧師伉儷及顧爸還有張明賢。
感恩牽手40週年紀念十輯外篇 謝謝我們生活中的老情誼(一)
什麼是我們人生中的老情誼?簡單說,就是與發哥一家人互動良好,未必常見面,但彼此會把我們家人放在心上的老朋友們,以此簡單思維,發哥花很多心思從筆電裡尋找這些老情誼,竟也發現我們身邊中,夠得上讓我們懷念的老情誼,還真是一個接一個在我們的生命中出現過,藉此機緣讓我們感恩「有您們真好」!
因為我們家小菩薩跟人家不一樣,她的世界裡都是善良的好人,能接納她的人,都有顆善解包容的愛心,有這樣的情愫在,才會自然與我們一家人互動良好,保有彼此之關懷情誼。
全家與老校長伉儷.
首先追憶我倆的老媒人,最尊敬的我國體育教育界大老已故的林鴻坦賢伉儷,41年前在老校長的亞信觀光辦公室內我倆邂逅,結下人生姻緣路,我倆感恩在心。
老校長是台灣體壇最資深的大老,台灣光復後島內一切的體育運動開拓由他開展,一生奉獻體育教育,他的一生如同一部台灣的體育發展史,尤其是發哥找到一生牽手老伴的月下老公公。老校長已在19年前的大年初四隨師母也奉主恩召了。
我倆與老校長伉儷
生前老校長曾為師母寫了這麼一篇新詩叫初戀之花:「生長在心靈深處,有一朵含羞的小花;開在深夜的夢,吐出陣陣的清香;讓你永遠回味,那是朵永不凋謝的初戀之花。」從這首簡短的詩文中,不難體會老校長與師母之間的深情,真是歷久彌新,永不凋謝,足為我們晚輩學習。
接著說說發哥跑出來的「忘年之交」侯理樂牧師,從42年前發哥剛退伍返老家台中,在台中省體育場晨間慢跑中,結緣了這位從美國來侯牧師,後來我結婚生女,我們一家人與侯牧師家人一直保持彼此關懷的深厚情誼。
侯老牧師早在1966年即踏入台灣這塊他原本陌生的土地,開始從事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的傳教授課,直到1998年才正式在台灣退休,先後在台灣深根長達32年時間。侯牧師生於1930年,人生超過三分之一的歲月,都是在台灣渡過,他一直以台灣是他的「第二個故鄉」自居。
1979年夏天發哥與侯牧師因慢跑結緣於體育場,如今他退休返美,侯師母已蒙主恩召,已91高齡的老牧師仍身體硬朗,他仍期待疫情過後,還有機會再飛來台灣探望老朋友,我們彼此都禱告主賜平安喜樂。
另一位遠在加拿大的老情誼,是長年旅居加拿大溫哥華的朱媽媽,情緣結於1988年七月底我在民生報最後一次出國採訪田徑比賽,隨紀政領隊中華世青田巠隊角逐加拿大塞伯瑞市舉行第二屆世青田徑賽,那次是我國歷史性首次在世青賽奪牌,乃慧芳在跳遠勇拿銅牌,而我意外在異國結識了旅加朱媽媽成了「乾媽」。
發哥與朱媽媽結緣,源自中華田徑隊抵達塞伯瑞後,她們先是熱情迎接,隨後,在比賽空檔朱媽媽邀請全隊赴家庭作客用餐,午宴中紀政領隊說我長得有點像朱媽媽學醫的兒子培傑,無形中,自然拉進了與朱媽媽的情誼,當隨中華世青隊要離開塞伯瑞時,朱媽媽一個自然的擁抱告別,結下了發哥這一生異地的乾媽情緣。
80年代在朱禡塞伯瑞家裡
後來,朱媽媽返回故鄉台灣看探當年還健在住內壢的姥姥時,發哥有幸盡乾兒子的地陪福份,開車帶朱媽媽四處旅遊,足跡遍及日月潭、盧山溫泉、九族文化村、貢寮海水樂園等地。
朱媽媽在小女兒瑩瑩尚念幼稚園小小年紀便返台與發哥的家人喜相逢,她是我與老婆眼中,善待不一樣的小菩薩最有耐心與愛心的長輩,甚至更勝於身邊的親友,不僅疼惜小瑩瑩,也很喜愛大女兒皮皮,一直鼓勵我們也移民把小孩送過去她願意陪同成長,但移民談何容易,加上,朱媽媽這些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小孩與朱媽媽一轉眼少說逾二十多年未曾再相見了。如今朱奶奶已90高齡不便再長途飛回台灣,但至今我們仍保持通訊,互相彼此關懷祝福。
發哥夫婦與顧爸那年在普及島.
再來說著我倆都很感激已故的醒吾董事長顧懷祐,感恩顧爸在其人生盡頭,還在關照我這位「窮記者」,對發哥而言,他是有情有義的長輩,我倆曾兩度跟隨他參與醒吾教職員的海外旅遊活動,我們特愛坐在顧爸的後面,看他耍寶,他是大家心底的開心果。
顧爸生前常相聚的老友
醒吾以一個私立學校至今33年創組醒吾女足隊從未中斷,在台灣女足這麼多年來一直靠學校養成的模式中,昔日與醒吾齊名的銘傳、景文、大漢、甚至更早的宜寧女足等等,都已在足壇消聲匿跡之際,唯有醒吾女足做到了,當年一直挺住醒吾女足香火不能斷,就是女足敬愛的顧爸。
有顧爸的撐腰,才有後來在1999年執掌中華木蘭女足重返亞洲女足雙強的教練張明賢,明賢老弟從他在省體踢球發哥目證其顛峰時代,到後來當女足總教練,這位老弟與我們一家人有緣,對待我家小菩薩像自己女兒疼惜,賢嫂阿丸也踢球出身,夫婦倆蒙受顧爸照顧同在醒吾任職過,如今阿丸卻畫出一片天,還常跑清邁為異孤做義工。
連結分享
「迎感恩牽手40週年 最美好的笑容在婚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