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一月四育老同學會聚新竹。
感恩牽手40週年紀念十輯外篇 謝謝我們生活中的老情誼(三)
什麼是我們人生中的老情誼?簡單說,就是與發哥一家人互動良好,未必常見面,但彼此會把我們家人放在心上的老朋友們,以此簡單思維,發哥花很多心思從筆電裡尋找這些老情誼,竟也發現我們身邊中,夠得上讓我們懷念的老情誼,還真是一個接一個在我們的生命中出現過,藉此機緣讓我們感恩「有您們真好」!
因為我們家小菩薩跟人家不一樣,她的世界裡都是善良的好人,能接納她的人,都有顆善解包容的愛心,有這樣的情愫在,才會自然與我們一家人互動良好,建立彼此關懷情誼。
我們一路求學成長過程中,從小學、國高中、再上大學各個學習階段,都曾伴隨著不同的同學群組,很難得,發哥就讀台中四育國中那批五八年代的老同學,至今還保有聯繫與相聚的福氣,並且,我們家人也會參與其中,發哥很珍惜這份老同學的情誼,因此,一定要把四育老同學記錄在我們的人生旅途裡。
找出照片,前些年由陳紅紅邀集了陳黎美、何錦淑還有我與妻小同行,到南澳探訪陳昌江的南澳自然田園地(見上圖);還有2020年由陳以昌作東,徐初發聯繫大伙赴新竹走走並小聚(見首圖),後來擇日另由林美志邀約去林口她備麻油雞宴請老同學(見下圖),同窗情誼不絕。
還得記下2020年的光輝十月,四育老同學徐初發和楊克平下台中辦和平國小同學會之便,順勢參與了我返母校四育國中拜會,一塊共同見證我致贈母校新著作「臺體傳奇教授陳定雄悲壯美人生」給李校長並留存圖書館,贈書當然老同學也不能少掉(見下圖)。
過去那40年我倆的生活中,台北是我們生活最久的地方,但台北人生活節奏快,人與人互動不似下港人般較有人情味,不過,我們周遭也不乏好友相挺。
昔日老木蘭女國腳李霞,嫁作外交官夫人後,過去常隨夫外派旅居中南美邦交國,返國仍任教台北陽明高中,在台北期間我們聯繫上後,保持互動,與發哥妻小常一見如故,有空定會家庭小聚(見上圖)。
發哥退休後,專業再發揮,現主管ETtoday東森體育新聞網的老弟王翔,認同發哥的專業,過去兩屆世界盃足球年,發哥都在台灣第一個開闢世足專網的ETtoday寫世足發哥專欄,而我倆共同的好友熟知美洲足球的老弟奧斯卡,在上一屆也一塊書寫世足專欄,三人難得留下了合照(見上圖)。
38年前我們在台北買下的第一個新家,就是吳興街底的「清泉名廈」,我們住四樓,發嫂與住二樓的余太太互動密切,但情誼長存,幾次搬家久失聯絡後,如今我們再搬回東湖,余太太和先生專程來探訪,一塊走上五分埤橋留下久違的合影(見上圖)。
重新搬回東湖新社區後,我們很高興與社區內的好芳鄰保持良好互動(見上圖),幾次相約去賴文龍與劉麗華府上小聚,來自小金門的將軍張孟剛,熱情致贈金門紀念好酒,昔日跑手球賽結緣的明湖國小主任蕭秋華夫婦,退休後也喜歡這兒的人情芬園,也要入住富貴莊園當好鄰居,我們期待今後在社區內彼此相互關照,過好我們的後半人生。
回東湖,小思瑩的母校是東湖國中,每回走去五分埤必經過她的母校,自然會口唸曾經在國中一直特別愛顧她的導師許雙燕,還未搬回來前,我倆曾帶著小菩薩專程回東湖國中校慶日,去找瑩瑩思念的許老師,臨別前為他們在校門口拍照留念(見上圖)。
我們回台北有幾回去楊梅「陽光山林」老友溫進鴻與鄭麗月豪宅,度過幾次的中秋烤肉聚會,同往的還有幾對我們共同的體育老友莊俊勛及邱毓川夫婦(見上圖),楊梅陽光山林曾經是小菩薩天天念著的地方,因為那兒主人是疼她的溫老師。
當然要為我家小菩薩記下這段溫情,2019年赴大陸昆大麗旅遊,回來後,同團出遊的畢阿姨(見上圖)和蘇領隊宜珍(見下圖),依然跟我們保持聯絡感情,還來探望瑩瑩,溫情在人間。
連結分享
「迎感恩牽手40週年 最美好的笑容在婚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