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報執行副總編輯孫鍵政生前的「金人隨筆」,為台灣體育新聞評論專欄立下了典範,令人懷念。在他「遠行追思文集」裡,蘇隊長用心找出孫桑在民國74年4月20日在民生報推出的第一篇「金人隨筆」專欄寫出「曾紀恩精神」,藉發哥隨意窩逐字打出來再來分享這篇30年前的金人隨筆處女作:
六十四歲的老教練曾紀恩帶領一批半退休的球員,進軍甲組棒壇,像一支奇異部隊創造出連場佳績,以至於今天的成棒掀起了一股曾紀恩旋風。
曾老教練率領的是中弟飯店隊,這支球隊成軍才半年,起初只找到九位幾乎已經退休的選手,胖的胖,老的老,誰也不把他們放在眼裡。棒球界對兄弟組軍也多以玩票視之,正眼也未瞧一下,棒協依規定要兄弟隊從乙組打起,能在乙組出頭才能晉升甲組的資格,曾紀恩當過國家隊教練,帶過空軍虎風隊,訓練出美和青棒、青少棒名揚國際,他深知組隊挖角把自己的成功建在別人的痛苦上,他是不會幹的。
因此,兄弟隊沒有兵源,起先只找到九人,剛剛好夠得上一場比賽所需要的人數,一個受傷不能打,兄弟隊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呢!沒有投手,曾教頭也不急,由外野手來客串,在他心目中,只要還能打,只要有熱忱,他都善加珍視。
兄弟隊就這樣慢慢成長,打進甲組,選手也只加到十二人,比起國手名將如雲的台電、榮工、陸光、味全的人手就差上七、八人。但是,曾紀恩的球隊成績卻比很多隊都好,他為今天的成棒界入了新的力量、新的生氣。
為什麼曾教練能化腐朽為神奇,一支普普通通的隊伍在他手上很快就改頭換面變成精銳兵團,說穿了無他,執著敬業嚴格而已,這就是棒球界最需要的「曾紀恩精神」。
克難式的球隊能出人頭地,戰績輝煌,這叫做皇天不負苦心人。體育界若能多幾個曾紀恩,我們又何愁體育不振興!
留言列表